維度 | 序號 | 指標項 | 體檢內容 |
住房 | 安全耐久 | 1 | 存在結構安全隱患的住宅數量(棟) | 依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略) 政設施調查數據成果對住宅結構安全狀況進行初步篩查,查找住宅的結構安全問題。 |
2 | 存在燃氣安全隱患的住宅數量(棟) | 查找既有住宅中運行年限滿20年、經評估存在安全隱患的立管(含引入管、水平平管)。 |
3 | 存在樓道安全隱患的住宅數量(棟) | 查找既有住宅中樓梯踏步、扶手、照明、安全護欄等設施損壞,通風井道堵塞、排風煙道堵塞或倒風串味,消防門損壞或無法關閉、高層住宅消火栓缺失或無水、滅火器缺失、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指示燈損壞,以及占用消防樓梯、樓道、管道井堆放雜物,公共樓道停放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以及違規充電等問題。 |
4 | 存在圍護安全隱患的住宅數量(棟) | 查找既有住宅中存在外墻保溫材料、裝飾材料、懸掛設施、門窗玻璃破損、脫落等安全風險,以及存在屋頂、外墻、地下室滲漏積水等問題。 |
功能完備 | 5 | 非成套住宅數量(套) | 按照《住宅性能評定標準》要求,調查既有住宅中沒有廚房、衛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的情況。 |
6 | 存在管線管道破損的住宅數量(棟) | 查找既有住宅中給水、排水、供熱、供電、通信等管線管道和設施設備老化破損、跑冒滴漏、供給不足、管道堵塞等問題。 |
7 | 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的住宅數量(棟) | 查找建成時未安裝電梯的多層住宅中具備加裝電梯條件、但尚未加裝改造的問題。具備條件的,可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相關標準要求,查找住宅出入口、門廳 (略) 域以及住宅戶內適老設施建設板。 |
綠色智能 | 8 | 需要進行節能改造的住宅數量(棟) | 按照《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查找2000年以前建設的既有住宅中具備節能改造價值但尚未進行節能改造的住宅數量。 |
9 | 需要進行數字化改造的住宅數量(棟) |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要求,查找既 (略) 絡基礎設施、安防監測設備、高層住宅煙霧報警器等智能產品設置存在的問題。針對有需要的老年人、殘疾人家庭,查找在健康管理、緊急呼叫等智能產品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 |
小區(社區) | 設施完善 | 10 | 未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 (略) 數量(個) | 按照《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找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缺失,以及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上門照護、文化娛樂等養老服務不健全的問題。 |
11 | 未達標配建嬰幼兒照護服務設 (略) 數量(個) | 按照《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結合實際需求,查找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配建缺失,以及對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等照護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
12 | 未達標配建幼兒 (略) 數量(個) | 按照《幼兒園建設標準》《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找幼兒園配建缺失,以及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
13 | 小學學位缺口數(個) | 以小學500米服務半徑覆蓋范圍為原則,查找小學學位供給與適齡兒童就近入學需求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
14 | 停車泊位缺口數(個) | 按照《城市停車規劃規范》《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找現有停車泊 (略) 居民停車需求的差距,以及停車占用消防通道等方面的問題。 |
15 |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缺口數(個) | 按照《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找現有充電樁供給能 (略) 居民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的差距,以及充電樁在安裝、使用、運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16 | 未配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 (略) 數量(個) | (略) 安委辦《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方案》要求,查找未配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室外充電設施和停放場所,以及亂拉飛線充電、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
T1 | 未 (略) 黨群服務中 (略) 數量(個) | 按照《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要求,調查未配建黨群服務中 (略) 數量,查找現有黨群服務中心配建的缺失,以及功能設施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
T2 | 未達標配 (略) 衛生服務中心(站) (略) 數量(個) | 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標準》《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標準,查找 (略) 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建的缺失,以及醫療衛生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
T3 | 社區食堂500米覆蓋率 | 按照《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等要求,調查 (略) 食堂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 (略) 總居住用地面積的百分比, (略) 食堂覆蓋不足等問題。 |
環境宜居 | 17 | 未達標配建公共活動場 (略) 數量(個) | 按照《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找公共活動場地、公共綠地面積不達標,配套的兒童娛樂、老年活動、體育健身等設施設備不充足或破損,不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以及存在私搭亂建等問題。 |
18 | 不達標的步行道長度(千米) | 按照《 (略) 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完整 (略) 建設標準(試行)》等要求,查 (略) 面破損、寬度不足、雨后積水、夜間照明不足、鋪裝不防滑,不能聯貫住宅和各類服務設施,以及不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等問題。 |
19 | 未實施生活垃圾分 (略) 數量(個) |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查找沒有實行垃圾分類制度,未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 (略) 理系統等方面問題。 |
T4 | 存在易澇積水 (略) 數量(個) | 按照《室外排水設計標準》和《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 (略) 轄 (略) 內存在易澇積水 (略) 數量, (略) 內排水防澇建設方面存在問題。(將積水深度大于等于15厘米、且雨停后地面積水最大允許排干時間超過0.5小時判定為積水點) |
管理健全 | 20 | 未實施物業管 (略) 數量(個) |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查找未 (略) 物業管理,未建立所在街道黨(工)委統一協調,相關部門聯動執法,協調解決物業管理問題的工作機制,未建立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等問題。 |
21 | 需要進行智慧化改 (略) 數量(個) | 按照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深入推進 (略) 建設的意見》要求,查找未安裝智能信包箱、智能快遞柜、智能安防設施及系統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有條件的,查找 (略) 建設、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
街區 | 功能完善 | 22 | 中學服務半徑覆蓋率(%) | 調查分析中學1公里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所在街道總居住用地面積的百分比,查找中學服務半徑覆蓋與適齡青少年就近入學需求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
23 | 未達標配建的多功能運動場地數量(個) | 按照《 (略) 多功能公共運動場配置要求》《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要求,查找多功能運動場地配建缺失、場地面積不足、設施設備不完善、布局不均衡,以及沒有向公眾開放等問題。 |
24 | 未達標配建的文化活動中心數量(個) | 按照《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要求,查找文化活動中心配建缺失,或文化活動中心面積不足,青少年和老年活動設施、兒童之家服務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均衡,以及沒有向公眾開放等問題。 |
25 | 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 |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以及公園綠地面積標準要求,調查分析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所在街道居住用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查找公園綠化活 (略) 不均衡、面積不達標等問題。 |
T5 | 菜市場覆蓋率(%) | 按照《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等要求,調查分析標準化菜 (略) 在10分鐘步行范圍內(500米)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街道總居住用地面積的比值。 |
T6 | 公共廁所覆蓋率(%) | 按照《城 (略) 規劃設計標準》要求,調查分析公廁300米服務半徑覆蓋居住用地面積占街道總居住用地面積的比值。 |
T7 | 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率(%) | 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符合無障礙要求 (略) (略) 總數量的比例(包括緣石坡道設置率、盲道設置率、出入口 (略) 盲道相銜接比例、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無障礙設施建設率的平均值), (略) 無障礙設施設置上存的問題和短板。 |
整潔有序 | 26 | 存在亂停亂放車輛 (略) 數量(條) | 按照《 (略) 貌干凈整潔有序安全標準(試行)》要求,查找街道上機動車、非機動車無序停放、占用綠化帶和人行道的問題。 |
T8 | 城市窨井蓋完好率(%) |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等《關于加強窨井蓋安全管理的指導見》要求, (略) 轄 (略) 內窨井 (略) 街道數量, (略)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總量的百分比,查找窨井蓋缺失、移位、損壞等安全隱患問題。 |
T9 | (略) 機械化清掃率(%) |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略) 管理監督指標及評價標準》, (略) 轄 (略) 內已實現機械 (略) 道路面積 (略) 道路總面積的比值。 |
特色活力 | 27 | 需要更新改造的老舊 (略) 數量(個) | 查找老舊 (略) 在購物、娛樂、旅游、文化等多功能多業態集聚、公共空間塑造、步行環境整治、運營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與短板。 |
28 | 需要更新改造的 (略) 數量(個) | 查找 (略) 在閑置資源盤活利用、新業態新功能植入、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專業化運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 |
29 | 需要更新改造的老舊 (略) 數量(個) | 查找老舊 (略) 在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文化記憶塑造以及功能轉換、活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短板和潛力。 |
城區(城市) | 生態宜居 | 30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 (略)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低于70%的目標,調查分析影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的各種因素, (略) 污 (略) 建設改造、運維等方面的差距和問題。 |
31 | 城市黑臭水體數量(個) | 按照 (略) 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要求, (略) 轄 (略) 內現存黑臭水體(包括返黑返臭水體)數量。 |
32 | 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 | 按照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70%的目標, (略) 轄 (略) 內綠道兩側1公里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總居住用地面積的百分比, (略) 綠道長度、布局、貫通性、建設品質等方面的差距和問題。 |
33 | 足球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 | (略) 轄 (略) 內足球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總居住用地面積的百分比, (略) 足球場 (略) 方面的差距和問題。 |
34 | 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平方米/人) | 按照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低于0.2平方米的目標, (略) 轄 (略) 內常住人口人均擁有的公共文化設施面積情況, (略) 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差距和問題。 |
35 | (略) 網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 (略) 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的目標, (略) 轄 (略) (略) 道路長度( (略) 、 (略) 、 (略) (略) ) (略) 面積的比值, (略) 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36 | 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 | 按照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的目標,調 (略) 轄區內新開工綠色建筑面積占新開工建筑總面積的百分比, (略) 綠色建筑發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T10 | 公共親水生活岸線占比(%) | (略) 轄區內沿海公共親水生活岸線長度占總岸線長度的比例。 |
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 37 | 歷史 (略) 、歷史建筑掛牌建檔率(%) | 按照歷史 (略) 、歷史建筑掛牌建檔率達到100%的目標, (略) 轄區內完成掛牌建檔的歷史 (略) 、歷史建筑數量,占已認定并公布的歷史 (略) 、歷史建筑總數量的百分比,查找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歷史建筑和歷史地段等各類保護對象測繪、建檔、掛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38 | 歷史建筑空置率(%) | (略) 轄區內閑置半年以上的歷史建筑數量,占公布的歷史建筑總數的百分比, (略) 歷史建筑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39 | 歷史文化資源遭受破壞的負面時間數量(起) | (略) 轄區內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和各類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以及古樹名木等歷史環境要素遭受破壞的負面事件數量,查找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遭破壞、拆除,大規模搬遷原住居民等方面的問題。 |
40 | 擅自拆除歷史 (略) 內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棟) | (略) 轄區內歷史 (略) 核心保護范圍內,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拆除歷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數量,查找違規拆除或審批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 |
41 | 當年各類保護對象增加數量(個) | (略) 轄區內已認定公布的歷史 (略) 、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歷史地段、工業遺產等保護對象比上年度增加數量,查找歷史文化資源調查評估機制不健全,未做到應保盡保的問題。 |
T11 | 省級以上歷史 (略) 保護規劃編制率(%) | (略) 轄區內已編制并完成報批的省級及以上歷史 (略) 保護規劃數量占省級及以上歷史 (略) 總數量的百分比,查找歷史 (略) 保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
T12 | 歷史建筑保護圖則編制率(%) | (略) 轄區內已完成保護圖則編制并通過審批的歷史建筑數量占歷史建筑總數的百分比,查找歷史建筑保護和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
T13 | 當年完成的歷史建筑修繕數量(個) | 按照《 (略) 關于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 (略) 轄區內當年完成修繕的歷史建筑數量,摸清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情況。 |
T14 | 工業遺產利用率(%) | (略) 轄區內仍在延續使用或已經活化利用的工業遺產數量(已登記工業遺產潛在名錄)占工業遺產(已登記工業遺產潛在名錄)總數量的比值。 |
產城融合、職住平衡 | 42 | 城市高峰期機動車平均速度(公里/小時) | (略) (略) 、 (略) 早晚高峰期平均車速分別不低于30km/h、20km/h的標準要求,調查工作日早晚 (略) (略) 及以 (略) 上各類機動車的平均行駛速度, (略) 交通擁堵情況。 |
43 | 軌道站點周邊覆蓋通勤比例(%) | (略) ≥30%、 (略) ≥20%、 (略) ≥10%的目標, (略) 轄區內軌道站點800米范圍覆蓋的軌道交通通勤量, (略) 總通勤量的比例, (略) 軌道交通站點與 (略) 土地綜合開發、長距離通勤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問題。 |
T15 | 公交站點覆蓋率(%) | (略) (略) 內公交站點 (略) 轄 (略) 建設用地總面積的比值。(公交站點服務面積以公交車站為中心,300米或500米步行距離為半徑,計算覆蓋面積) |
44 | 年度保障性住房占比(%) | 調查住房保障輪候庫特別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建設情況,分析新增保障性住房占當年新增住房供應的比例,摸清保障性住房需求與供給情況。 |
45 | 城中村改造完成率(%) | 調查當年完成改造的城中村數量,占城鎮開發邊界內各類需要改造城中村總數量的比例, (略) 域內城中村總量、分布、規模以及改造情況。 |
安全韌性 | 46 | (略) 政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 | (略) (略) 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 (略) (略) 政工程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 (略) 政工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有關要求,調查分 (略) 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占全 (略) 政工程項目數量的百分比,查找 (略) 政工程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方面存在問題。 |
47 | 嚴重易澇積水點數量(個) | (略) 轄 (略) 內現存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易澇積水點數量, (略) 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差距和問題。 |
48 | 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搶險能力(萬立方米/小時) | 按照《 (略) 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 (略) 轄 (略) 內配備的排水防澇抽水泵、移動泵車及相應配套的自主發電等排水防澇設施規模, (略) 排水防澇隱患排查和整治、專用防汛設備和搶險物資配備、應急 (略) 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49 | 應急供水保障率(%) | 按照《 (略) 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 (略) 轄區應急供水能力占日常供水能力的比例,分析應急水源或備用水源建設達到《城市供水應急和備用水源工程技術標準》情況、供水應急響應機制建立情況,查找在水源突發污染、旱澇急轉等不同風險狀況下應急供水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
50 |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數量(個) | 調查 (略)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數量, (略) 在應對有關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方 面存在的問題。 |
51 | 城市危舊橋梁數量(座) | 按照《城市橋梁養護技術標準》有關要求, (略) (略) (略) 、 (略) 、 (略) 、支 (略) 上的橋梁完好狀態或結構狀況為D級、E級的橋梁數量, (略) 橋梁管理養護、保障安全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2 | 老 (略) 改造完成率(%) | (略) 轄 (略) 內老 (略) 更新改造長度,占老 (略) 總長度的百分比, (略) 老舊燃氣管道和設施建設改造、運維養護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3 | 城市消防站服務半徑覆蓋率(%) |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要求, (略) 轄 (略) 內各類消防站服務半徑覆蓋的建設用地面積,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百分比, (略) 消防站建設規模不足、布局不均衡、人員配備及消防裝備配置不完備等方面的問題。 |
54 | 人均避難場所有效避難面積(平方米/人) | 按照人均避難場所的有效避難面積達到2平方米/人的要求, (略) 轄 (略) 內避難場所有效避難面積,占常住人口總數的百分比, (略) 應急避難場所規模、布局及配套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智慧高效 | 55 | (略) 管線智能化監測管理率(%) | (略) (略) 管線智能化監測 (略) 、 (略) (略) ≥30%、 (略) ≥15%的目標要求, (略) (略) 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等管線中, (略) 等技術進行智能化監測管理的管線長度, (略) 管線總長度的百分比, (略) (略) 漏損和運行安全在線監測、及時預警 (略) 置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6 | 建筑施工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監測覆蓋率(%) | 按照安全生產法關于“ (略) 上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監管和監測預警”的要求, (略) (略) 政工程建筑起重機械、深基坑、高支模、城市 (略) 政隧道等安全風險監測 (略) (略) 政工程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的項目數, (略) 政工程在建工地數量的百分比, (略) 運用信息化手段,防 (略) 政工程領域重大安全風險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7 | 高層建筑智能化火災監測預警覆蓋率(%) | 參照高層建筑智能化火災監測預警覆蓋率達到100%的目標要求, (略) 轄 (略) 內配置了智能化火災監測預警系統的高層建筑樓棟數量, (略) 高層建筑樓棟總數的百分比, (略) 在運用消防遠程監控、火災報警等智能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8 | 城市信息模型(CIM) (略) 建設三維數據覆蓋率(%) | (略) 建設三維數據 (略) 、 (略) (略) ≥60%、 (略) ≥30%的目標要求, (略) (略) 匯聚的三維數據投影面積, (略) 面積的百分比, (略) 域三維模型覆蓋、各領域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
59 | 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智慧化水平(件/平方千米) | (略) 轄 (略) (略) (略) (略) 域面積, (略) (略) 置的事項(部件事件問題)數量, (略) (略) 建設運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手段 (略) (略) 運行管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
問題整治 | 60 | 問題整治完成率(%) | 對照整治建議清單,系統梳理總結上一年度體檢發現問題的整治情況,針對限時解決和盡力解決的問題,分別調查已完成整治的數量占應整治數量的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