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
蒼南 (略)
* 〇 * * 年十 * 月
編制責任表
主持單位:蒼南 (略)
協作單位:蒼南 (略)
編制單位: (略) (略)
法人代表:朱 彬
項目負責人:唐慶蟬
參加人員:黃文斌潘 霞
審核:宋躍群(教授級高工)
目錄
第 * 章總則.......................................... 1
1.1 規劃背景....................................... 1
1.2規劃原則....................................... 1
1.3編制依據....................................... 2
1.4規劃范圍....................................... 3
1.5技術路線....................................... 3
第 * 章區域概況..................................... 5
2.1 自然環境概況................................... 5
2.2 社會經濟概況................................... 6
2.3區域水資源概況................................. 7
2.4供水水源現狀及規劃............................. 9
第 * 章飲用水水源地現狀分析........................ *
3.1飲用水水源地基本情況.......................... *
3.2水質狀況評價.................................. *
3.3管理狀況調查與分析............................ *
3.4風險管理與應急能力分析........................ *
3.5 污染源調查分析................................ *
第 * 章規劃目標..................................... *
4.1規劃目標...................................... *
4.2指標體系...................................... *
第 * 章重點任務..................................... *
5.1強化污染防治.................................. *
5.2加大生態保護.................................. *
5.3強化水源安全保障.............................. *
第 * 章重點工程.................................... *
第 * 章保障措施.................................... *
7.1組織保障...................................... *
7.2政策保障...................................... *
7.3資金保障...................................... *
7.4技術保障...................................... *
附圖:1、行政區劃圖
2、水系圖
3、主要水源地分布圖
4、橋墩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5、吳家園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6、護法寺調節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7、挺南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8、十 * 孔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9、鐵場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 、官岙雙劍口水庫保護區劃分圖
飲用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 (略) 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重點任務。 * 年 (略) 省委、省政府提出“ * 水共治”行動明確了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要性,將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作 (略) 門重點工作之 * 。為了保障全縣供水安全,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根據省、市相關文件 (略) 署,開展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進 * 步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在資 (略) 調查的基礎上,結合 (略) 飲用水水源保護現狀、生態環境現狀、社會經濟結構特點,制定《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
1.2規劃原則(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針對水源地現狀存在的問題,將預防飲用水水源污染和污染源治理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將控制污染源和加強生態建設相結合,做到預防與治理雙管齊下,切實保護好全縣主要飲用水水源。
(2)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 (略) (略) 會經濟特征、環境質量現狀、水源保護區污染治理現狀,依照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提出符合客觀實際、 (略) 的工程措施,保障水源水質安全。
(3)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在對飲用 (略) 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水源地水質現狀和污染特征,提出重點工程,根據實施難易程度、資金量大小,合理安排工程實施計劃,分步實施,逐步深入。
(4)完善體制,強化管理
突出飲用水水源地監管能力建設、應急能力建設及預警監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的水源地預防控制體系,提高應對各種突發性污染 (略) 理能力,通過強化管理,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
1.3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 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 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 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 * 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 年);
(7)《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 年);
(8)《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 *** );
(9)《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 *** );
( *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 * 年);
( *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 * 年);
( * )《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指南(試行)》( * 年);
( * )《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 年);
( * )《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環辦[ * ] * 號);
( * )《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環辦函[ * 號);
( * )《 (略) 動計劃》( * 年);
( * )《 (略) 省水污染防治條例》( * 年修訂);
( * )《 (略) 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 年);
( * )《 (略) 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辦法》( * 年);
( * )《 (略) 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 * 年);
( * )《 (略) 省環境功能區劃》( * 年);
( * )《 (略) 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整治提升方案》(溫政辦〔 * 〕 * 號);
( * )《 (略) 域總體規劃( *** 年)》;
( * )其它相關資料。
1.4規劃范圍 1.4.1規劃范圍(略) 縣域內7個在用及備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鐵場水庫、挺南水庫、護法寺調節水庫、十 * 孔水庫、官岙雙劍口水庫)。
1.4.2規劃期限規劃基準年: * 年;
規劃期限: * 年— * 年。
1.5技術路線規劃以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現狀和管理現狀為基礎,評價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摸清周邊污染源情況,以規范化建設為目標,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以水質達標為目的,針對不同的水源地,制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污染防治工程。規劃編制技術路線見圖1-1所示。
工作方案制定 |
(略) 會概況分析 |
實地初步調查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安全保障重點任務 |
水源地保護現狀分析 |
部門意見征求 |
資料收集分析 |
資料 * 次收集 |
實地調查 |
(略) |
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源調查分析 |
水源地環境狀況評價 |
專家評審 |
縣政府報批 |
圖1-1 規劃編制技術路線
縣域位于 (略) 省的最南端,素有 (略) “南大門”之稱,東與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 (略) 省 (略) 市,西鄰 (略) ,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 * ° * ′,東經 * ° * "。東西長約 * 千米,南北寬約 * 千米,海岸線長達 * 千米。全縣 * 域面積 * . * 平方千米,其中平原 * . * 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 * .7%;山區 * . * 平方千米,占 * .5%;河湖水面面積 * . * 平方千米,占1.8%。 (略) 區距 (略) 市區 * 公里,距離省會 (略) * 公里, * 國道自 (略) 區,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2.1.1地形地貌縣域位于浙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地貌屬構造剝蝕 (略) 區,地形西南高北東低,山高 * 般 * — * m,自然邊坡大都穩定。山區河谷多呈V型,盆地及近平原區河谷呈U型。區內山區地段地勢陡峻,坡角在 * 度上,并多懸崖陡壁;但沿海平緩地帶則地形平坦,高差相差不大。
2.1.3 氣候特征縣域屬于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 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為 * .9℃, * 月平均氣溫為7.7℃,7月平均氣溫為 * ℃,無霜期在 * 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 * 毫米,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 * %- * %,且降水年際變化大,降水分布從西北山區向東南沿海遞減。 * 般情況降雨按起特征可分為汛期和非汛期,而汛期又分為梅雨期、臺汛期。
2.1.4 地質構造(略) 區位于浙東沿海低山丘陵區,總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部為低山丘陵地貌,山峰海拔高程大都在 * 米以下,東部為沖洪積與海相沉積交互的平原地帶。地層主要為侏羅紀系上統流紋質玻屑凝灰巖及燕山晚期的侵入巖,其次為第 * 系地層。 (略) 位于 (略) 夏系構造 * 級隆起帶上,構造形式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區域構造基本穩定,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
2.2 社會經濟概況 2.2.1 行政區劃和人口(略) 土地總面積 * . *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 * 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 * 公里。轄靈溪、 (略) 、金鄉、錢庫、宜山、馬站、礬山、橋墩、藻溪、赤溪、大漁、炎亭、望里、莒溪、霞關、沿浦、南宋 * 個鎮,鳳陽畬族、岱嶺畬族2個民族鄉,戶籍人口 * . * 萬人,常住人口 * . * 萬人,平均人口密度 * 人/平方公里。
2.2.2 經濟發展現狀* (略) 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取得均衡、協調、持續發展。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 . * 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總收入 * .2億元、列全市第5,增長7.8%、列全市第3, * 般公共預算收入 * . * 億元,增長9.4%,總量和增速均列全市第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 * 億元,增長 * .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3元,分別增長8. * %、 * . * %。 * 次產業結構為6.7: * .4: * .9,服務業占比首次超過第 * 產業。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加快發展,網絡經濟快蓬勃發展,成功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 (略) ,被列為全國電商百 (略) 第 * 名。塑料制品、印刷包裝、紡織等優勢產業轉型步伐加快,綠色能源、光電、儀器儀表等 (略) 產業不斷壯大,臺商小鎮列入首批省特色小鎮,建成 * 批小微企業園。 * 年規上 (略) 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 * %。農業“兩區”建設扎實推進,馬站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和沿江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通過驗收,日月潭農莊、民族花海等 * 批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建成, (略) 宏利水產成為我縣首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省級科技強縣創建全面推進,累計創成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 家。
2.3區域水資源概況根據《 (略) 水資源綜合規劃》,由于 (略) 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 * 季分明,縣境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 .4毫米。 (略) 密布、水系發達,主要河流(流域)有鰲江、橫陽支江、 (略) (略) ,其次尚有入海的沿浦河、赤溪、沙坡溪、石塘溪,以及入閩的礬山溪等。 (略) 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 * . * 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9. *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 * . * 億立方米,可利用量8. * 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 * .3%左右(低于世界公認的地表水開發利用率極限值為 * %);年均地下水資源量2. * 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0. * 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1.2%左右。全縣水資源存在分布不均, * %以上水資源集中在橋墩、藻溪、礬山、馬站、赤溪等山區,而人口 * %,經濟總量 * %又集中在 (略) 、南港平原。全縣雨量充沛,但人均水資源相對貧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 * 立方米。總體上, (略) 飲水水源充足, (略) 山區存在工程性缺水,平原地區由于水質污染,存在水質性缺水,沿海山區、海島存在資源性缺水問題。
根據《 (略) 水域調查報告》, (略) * 地水域總面積 * . * 平方公里,水域容積 * 7. * 萬立方米(包括鰲江在 (略) 境內水域面積5. * 平方公里,水域容積 * . * 萬立方米)。其中河流水域面積 * . * 平方公里,水域容積 * . * 萬立方米;中型水庫2座,小( * )以上型水庫 * 座,山塘 * 座,水域面積6. * 平方公里,水域容積 * 6. * 萬立方米;池塘 * 座,水域面積1. * 平方公里,水域容積 * . * 萬立方米。
(略) 域內河流較多,全縣范圍內有省、市、縣、鄉鎮河道 * 條,河道總長度 * 千米,河流水域面積 * .5平方公里。除最大河流鰲江外,尚有直流入海的沿浦河、赤溪、沙坡溪、石塘溪, * 級入閩的礬山溪等。鰲江主要支流有橫陽支江和靈溪塘河兩條河流,其它水系有滬山內河等, (略) 內道縱橫。橫陽支江是鰲江的最大支流,源于 (略) * 峰山,長 * .5公里。入境后經 (略) 、黃土嶺至莒溪鎮,出莒溪東南流,入橋墩水庫,出靈溪閘經渡龍、流石、新街等地, (略) 水閘注入鰲江,平均河寬 * . * 米,平均水深3. * 米,正常水位3. * 米,平均流量6. * 立方米/秒。滬山內河始于關狀元內溪,長 * . * 公里,蓄水容積 * 萬立方米,水東南流,通過滬山內河控制閘溝通橫陽支江,再經樟浦、靈豐至垟心金經夏橋水閘入鰲江。靈溪塘河位于橫陽支江與滬山內河之間,長 * .9公里,平均寬度為 * . * 米。
2.4供水水源現狀及規劃區域內現狀供水分為4個用水區域, (略) 區、 (略) 平原片、馬站片、山區片。 (略) 區范 (略) 區的周邊地區,包括靈溪鎮、橋墩鎮、藻溪鎮等鄉鎮,主要水源地為橋墩水庫,通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略) 供水。 (略) 平原片范圍為 (略) 等 (略) 平原片區,包括 (略) 鎮、宜山鎮、錢庫鎮、炎亭鎮、金鄉鎮等鄉鎮,其中 (略) 鎮主要水源地為珊溪引水工程,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為備用水源,其余鄉鎮則以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為主,珊溪引水工程為輔。馬站 (略) 周邊區域, (略) 鎮、霞關鎮、沿浦鎮等鄉鎮,水源為十 * 孔水庫、鐵場水庫。山區片為莒溪鎮、南宋鎮等山區鄉鎮,主要水源為鄉鎮區域內的河流、山水、小水庫。
區域內供水規劃分為4個用水區域, (略) 區、 (略) 平原片、馬站片、山區片。 (略) (略) (包括橋墩鎮)水源為橋墩水庫引水工程,挺南水庫、珊溪引 (略) 備用水源。 (略) 平原片的 (略) 鎮水源以珊溪引水工程為主,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護法寺調節水庫為吳家園水庫引水工程的調節水庫)為備用水源, (略) 平原片其余鄉鎮則以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為主,珊溪引水工程為輔, (略) 以珊溪引水工程為主。馬站片水源為十 * 孔水庫、鐵場水庫。山區片水源為河流、地下水、山塘。
2.4.1 區域內供水水源區域 (略) 鎮供水水源共7個,分別為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鐵場水庫、挺南水庫、護法寺調節水庫、十 * 孔水庫、官岙雙劍口水庫。
橋墩水庫位于鰲江最大支流橫陽支江上游,壩址位于 (略) 橋墩鎮仙堂村, (略) * 公里。水庫集雨面積 * 平方公里,總庫容 * 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為 * . * 米,相應庫容 * 萬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 * 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6. * 立方米/秒,是 * 座以防洪、灌溉、供水為主,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吳家園水庫位于藻溪的西流支流上,壩址位于 (略) 藻溪鎮吳家園村, (略) * 公里,距藻溪鎮2.5公里。水庫集雨面積為 * .6平方公里,總庫容 * 萬立方米,是 * 座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發電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挺南水庫位于 (略) 區,處在南港流域橫陽支江的支流藻溪上游上涂溪上,是 * 座以防洪、供水等為主的小( * )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 . * 平方公里,總庫容 * .0萬立方米。
護法寺調節水庫位于望里鎮上游的護法寺村,是 * 座以供水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小( * )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 * 平方公里,總庫容 * . * 萬立方米。
十 * 孔 (略) 鎮上游的蒲門河系,是 * 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小( * )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 . * 平方公里,總庫容 * 萬立方米,相應庫水位 * .5米。
鐵場 (略) 鎮上游的蒲門河系,是 * 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小( * )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 * 平方公里,總庫容 * .9萬立方米。
官岙雙劍口水庫位于赤溪鎮上游的雙劍坑上,是 * 座供水為主的小( * )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 * 平方公里,總庫容0. * 萬立方米。
2.4.2區域外供水水源(略) 鎮供水水源1個,即珊溪(趙山渡)水庫。珊溪水庫壩址位于 (略) 珊溪鎮,水庫總庫容 * . * 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 * 億立方米,為多年調節大型水庫。趙山渡水庫位于珊溪水庫下 (略) 的 (略) 市高樓鎮的趙山渡,為反調節水庫,總庫容 * 萬立方米,調節庫容 * 萬立方米。珊溪引水工程包括引水樞紐和輸水渠系,輸水渠系由總干渠、北干渠、南干渠、 (略) 分渠、瑞北分渠 (略) 陽分渠等組成,渠線總長度為 * . * 千米。 (略) 引水 * 期工程起點是 (略) 境內的珊溪引水工程南干渠北山取水口,終點為 (略) 供水 (略) (略) ,引水規模為 * 萬 m3/d,流量2.2 m3/s。現狀珊溪(趙山渡)水庫主要供應 (略) 等鎮,同時作為靈 (略) 鎮的備用水源。
表2-1 (略) (略) 基本情況表
序號 | 片區 | 鄉鎮 | 水廠名稱 | 給水能力 (萬m3/d) | 主要水源 | 給水范圍 |
1 | 縣 城 片 | 靈溪鎮 | (略) (略) | * | 橋墩水庫 挺南水庫 | 靈溪鎮 |
2 | 橋墩鎮 | (略) | 1 | 橋墩水庫 | 橋墩鎮 | |
3 | 江 南 平 原 片 | (略) 鎮 | (略) | * | 珊溪(趙山渡)水庫 吳家園水庫 護法寺調節水庫 挺南水庫 | (略) 鎮 |
4 | 宜山鎮 | (略) | 1.5 | 宜山鎮 | ||
5 | 望里鎮 | (略) | 0.8 | 望里鎮 | ||
6 | 錢庫鎮 | (略) | 2.5 | 錢庫鎮 | ||
7 | 金鄉鎮 | (略) | 3.5 | 金鄉鎮、大漁鎮 | ||
8 | 大漁鎮 | 0.5 | ||||
9 | 藻溪鎮 | (略) | 1.0 | 藻溪鎮 | ||
* | 炎亭鎮 | (略) | 0.5 | (略) 水庫 | 炎亭鎮 | |
* | 馬 站 片 | 馬站鎮 | (略) | 1.5 | 十 * 孔水庫 鐵場水庫 | 馬站鎮、沿浦鎮、霞關鎮 |
* | 沿浦鎮 | (略) | 0.6 | |||
* | 霞關鎮 | (略) | 0.5 | |||
* | 山 區 片 | 礬山鎮 | (略) | 1.1 | 坑子內村龍貢隔坑溪、中村滿集壩 | 礬山鎮 |
* | 南宋鎮 | (略) | 0.3 | 長溪源 | 南宋鎮 | |
* | 莒溪鎮 | (略) | 0.3 | 石洞溪 | 莒溪鎮 | |
* | 赤溪鎮 | (略) | 0.5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赤溪鎮 | |
* | 岱嶺畬族鄉 | (略) | 0. * | 云腳山塘 | 岱嶺畬族鄉 | |
* | 鳳陽畬族鄉 | (略) | 0.2 | 田中央地下水水源地 | 鳳陽畬族鄉 |
本次規劃調查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7個,其中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個,鎮級飲用水水源地6個。現有7個水源地在用6個、備用1個,水源地類型均為湖庫型。調查的水源地實際取水量為 * .2萬噸/年,占設計取水量的 * . * %,服務人口 * .6萬人,占全縣人口的 * . * %。具體情況見下表3-1。
表3-1 (略)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本情況表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級別 | 類型 | 在用/備用 | 服務范圍 | 設計取水量(萬噸/年) | 實際取水量(萬噸/年) | 服務人口(萬人) |
1 | 橋墩水庫 | 縣級 | 湖庫型 | 在用 | 靈溪鎮、橋墩鎮 | * | * | * |
2 | 吳家園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在用 | (略) 鎮、金鄉鎮、宜山鎮、錢庫鎮、望里鎮、大漁鎮、炎亭鎮、藻溪鎮 | * | * | * * |
3 | 挺南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在用 | * | * |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在用 | * | * | ||
5 | 鐵場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在用 | 馬站鎮、沿浦鎮、霞關鎮 | * | * | 4.6 |
6 | 十 * 孔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備用 | * | / |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在用 | 赤溪鎮 | * | * .2 | 2.0 |
*區域內供水服務總人口約為 * 萬,以珊溪引水工程供水為主。
3.2水質狀況評價根據蒼南 (略) 對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數據,對納入規劃的7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略) 評價。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指標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 )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 )。
3.2.1常規監測水質現狀調查的7個水源地中均已開展水質監測。開展監測的7個水源地中,各次監測水質均能達到Ⅱ類的4個,水源達標率為 * . * %;水質存在個別月份超標的水源地3個。
表3- * 5年度 (略) 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水質狀況表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級別 | 水源 類型 | 水質 現狀 | 監測 次數 | 監測指標數 | 超標 次數 | 主要超標項目 |
1 | 橋墩水庫 | 縣級 | 湖庫型 | Ⅰ—Ⅱ | * | * | 0 | / |
2 | 吳家園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Ⅰ—Ⅱ | * | * | 0 | / |
3 | 挺南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Ⅰ—Ⅳ | * | * | 1 | 溶解氧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Ⅰ—Ⅱ | * | * | 0 | / |
5 | 鐵場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Ⅰ—劣Ⅴ | * | * | 2 | pH |
6 | 十 * 孔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Ⅱ—劣Ⅴ | * | * | 3 | pH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鎮級 | 湖庫型 | Ⅰ—Ⅱ | * | * | 0 | / |
由上表可知,評價的7個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中現有十 * 孔水庫、鐵場水庫、挺 (略) 分月份超標現象,超標水源占 * . * %。主要超標指標為pH和溶解氧。 (略) 飲用水水源水質情況總體較好,但受水源地藻類異常增殖的影響,部分水源存在水質超標的情況。
3.2.2水質變化趨勢分析為了解 (略) 7個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對蒼南 (略) *** 年間各個水源地年度 (略) 分析,十 * 孔水庫受pH值影響,長期超標,無法達到供水水質目標要求。
表3-3 (略) 飲用水水源地年度水質類別變化情況
站位序號 | 站位名稱 | 評價功能類別 | * 年 | * 年 | * 年 | * 年 | * 年 | * 年 | 評價 結果 |
1 | 橋墩水庫 | Ⅲ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Ⅲ | 達標 |
2 | 吳家園水庫 | Ⅲ | Ⅱ | Ⅱ | Ⅱ | Ⅱ | Ⅱ | Ⅲ | 達標 |
3 | 十 * 孔水庫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超標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Ⅲ | Ⅲ | Ⅲ | Ⅲ | Ⅱ | Ⅱ | Ⅲ | 達標 |
5 | 鐵場水庫 | Ⅲ | Ⅲ | Ⅲ | Ⅱ | Ⅱ | Ⅲ | Ⅲ | 達標 |
6 | 挺南水庫 | Ⅲ | Ⅲ | Ⅲ | Ⅲ | Ⅲ | Ⅱ | Ⅲ | 達標 |
7 | 雙劍口水庫 | Ⅲ | Ⅱ | Ⅱ | Ⅱ | Ⅰ | ―― | ―― | ―― |
備注:根據飲用水水源地評估要求,評價功能類別為Ⅲ類即為達標。
3.3管理狀況調查與分析現有7個水源地中均為在用飲用水水源地, (略) 、 (略) 等開展水源地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均已建立檔案管理制度。7個水源地均已建立巡查制度,由各基 (略) 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的巡查工作。
調查的7個飲用水水源地均已納入《 (略) 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 * 年)進行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分,并于 * 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復。7個水源地中均已設置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主要為保護區界碑、交通警示牌等。7個水源地的取水口或者 * 級保護區 (略) 隔離防護建設的有2個,其他5個水源地取水口或者 * 級保護區均未建設隔離防護設施。
調查的7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目前由蒼南 (略) 開展日常監測,均已按照每月開展監督性監測,常規監測 * 項指標,橋墩水庫作為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兩年 * 次的全指標分析。
表3-4 (略) 飲用水水源地管理狀況情況表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專門的水源管理機構 | 檔案管理制度 | 巡查制度 | 保護區劃分 | 完成保護區標志設置 | 完成 * 級保護區隔離防護 | 是否開展監測 | 監測指標數量 |
1 | 橋墩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
2 | 吳家園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
3 | 挺南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無 | 有 | *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無 | 有 | * |
5 | 鐵場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無 | 有 | * |
6 | 十 * 孔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無 | 有 | *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無 | 有 | * |
7個水源地中現已開展風險源名錄的1個,即橋墩水庫,其他6個水源地中需開展風險源名錄的水源地為3個,即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和十 * 孔水庫。7個水源地目前均未建立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從各水源地看,水源地保護區內均存在交通穿越情況的水源地4個,其中 * 級保護區內存在道路穿越的有1個,即橋墩水庫。橋墩水庫和十 * 孔水庫集雨區或保護區內存在省道、縣道穿越,交通流量較大,存在危險化學品、農藥、化肥等運輸造成的交通事故風險,風險總體較大。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存在縣道穿越,交通流量較小,存在農藥、化肥等運輸造成的交通事故風險,風險總體較小。現有4個水源地均已設立交通警示牌,占需設置交通警示牌水源地的 * %。在防護設施上已設置防撞護欄的水源地4個,占需設置防撞護欄水源地的 * %。受道路等級較低的影響,現有水源地均未設置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總體上看,飲用水水源地整體風險管理上存在保護區道路穿越普遍、交通警示牌設置不規范、防護設施級別較低等問題。
對應急能力調查與分析表明, (略) 尚未建立飲用水水源應急預案與預案定期修改制度及應急演練的制度,尚不具有應對重大突發污染事故的物資和技術儲備,蒼南 (略) 具有完備的應急監測能力。
表3-5 (略) 飲用水水源地風險管理與應急能力情況表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存在交通穿越 | 交通警示牌 | 設立防撞護欄 | 設立事故導流槽 | 設立應急池 | 建立風險源名錄 | 建立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 | 應急預案與預案定期修改制度及應急演練 | 應對重大突發污染事故的物資和技術儲備 |
1 | 橋墩水庫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2 | 吳家園水庫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3 | 挺南水庫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否 | / | / | / | / | / | / | / | / |
5 | 鐵場水庫 | 否 | / | / | / | / | / | / | / | / |
6 | 十 * 孔水庫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否 | / | / | / | / | / | / | / | / |
(略) 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以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為主,部分集雨區內存在旅游業污染源,無工業污染源。
3.5.1生活污染源調查的7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現有鄉鎮1個(岱嶺畬族鄉), (略) 政村 * 個,其中涉及 (略) 政村 * 個,共有常住人口約1. * 萬人。官岙雙劍口水庫 * * 級保護區內無人口居住,護法寺調節水庫、鐵場水庫、挺南水庫 * * 級保護區內存在少量人口居住。保護區內涉及人口較 (略) 政村中其中人口集 (略) 政村均 (略) 理設施建設, (略) 理規模為 * 噸,總服務人口 * 0余人。 (略) 分 (略) 理設施建成后因缺少資金保障未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保護區內農 (略) 理率約為 * %, (略) (略) 急需改造提升。
表3-6 (略) 飲用水水源保護 (略) 理設施建設情況表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行政村 | 工藝類型 | (略) 理規模(噸/日) | 受益人口數(人) |
1 | 橋墩水庫 | 庫區村 | A2/ (略) 理技術 | * | * |
2 | 矴步頭村 | HD-VHF復合濾床技術 | * | * | |
3 | 碗窯村 | HD-VHF復合濾床技術 | * | * | |
4 | 下垟村 | 無 (略) 厭氧水解酸化 | * | * | |
5 | 小源村 | A2/ (略) 理技術 | * | * | |
6 | 騰中村 | A2/ (略) 理技術 | * | * | |
7 | 玉騰村 | A2/ (略) 理技術 | * | * | |
8 | (略) 村 | 厭氧+A/O+人工濕地 | * | * | |
9 | 墓庵村 | 厭氧+A/O+人工濕地 | * | * | |
* | 鳳嶺村 | 生物濾床 | * | * | |
* | (略) 村 | 厭氧+A/O+人工濕地 | * | * | |
* | (略) 村 | 生物濾床 | * | * | |
* | (略) 村 | 生物濾床 | * | * | |
* | 吳家園水庫 | * 條溪村 | HD-VHF復合濾床技術 | * | * |
* | 十 * 孔水庫 | 大厝基村 | 厭氧+A/O人工濕地 | * | * |
* | 楊家邊村 | 生物濾床 | * | * | |
* | 東宮村 | * | |||
* | 富源村 | 厭氧+A/O +人工濕地 | * | * | |
* | 福掌村 | 生物濾床 | * | * |
根據第 * 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系數和東南地區農 (略) 理技術指南(試行), (略) 調查顯示該區域內農村生活用水平均用水量偏低,現狀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為主,經濟條件 * 般,衛生設施較簡單,確定該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情況測算依據如下:生活污水排放系數為 * 升/人·日、化學需氧量排放濃度為 * mg/L、氨氮排放濃度為 * mg/L、總氮排放濃度 * mg/L、總磷排放濃度為4.0mg/L。
各水源保護區內生活污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如下表3-7。
表3-7 (略)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常住人口(人) | 污水排放量(噸/年) | 污染物排放量(噸/年) | |||
COD | 氨氮 | 總氮 | 總磷 | ||||
1 | 橋墩水庫 | * 0 | *** | * . * | 5. * | 8. * | 1. * |
2 | 吳家園水庫 | * | * 0 | 5. * | 0. * | 1. * | 0. * |
3 | 挺南水庫 | * | / | / | / | / |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5 | |||||
5 | 鐵場水庫 | * | / | / | / | / | / |
6 | 十 * 孔水庫 | * | *** | * . * | 2. * | 3. * | 0. *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 | / | / | / | / | / |
合計 | * 0 | *** | * . * | 8. * | * . * | 1. * |
2、生活垃圾
7個水源地保護區除無人居住或人口較少的4個水源地外其他均設置了垃圾箱,建有小型垃 (略) 。受保護區人口少、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小、生 (略) 置機制不完善等影響, (略) 政村生 (略) 置機制有待進 * 步完善。保護區內現狀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為主,生活方式較為傳統,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小。結合第 * 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系數,確定保護區內人均日垃圾產生量為0.8千克,年垃圾產生量約為 * .4噸,現狀生活垃圾收集率約 * %。
3.5.2農業污染源1、種植業污染源
種植業污染源主要來自農業種植業的肥料和農藥的流失,與徑流中污染物的濃度、區域年均降雨量、各類土地的徑流系數及產流面積相關,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W農1——地表徑流污染物(COD、NH3-N)的年負荷量,t/a;
Ci——i類用地地表徑流的污染物(COD、NH3-N)濃度,mg/L;
N——區域平均降雨量,mm/a;
ri——i類用地徑流系數,%;
Si——i類用地產流面積,hm2。
(略) 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 mm。
根據《 (略) 省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狀況及防治對策》,農田徑流總磷的核算按照磷肥施用強度和流失系數計算,參數見表3-8。
表3-8農田面源計算采用的總氮、總磷流失系數
源類型 | 污染物濃度Ci | 徑流系數ri | 施用強度(kg/hm2?a) | P2O5流失系數 | |
COD | 氨氮 | P2O5 | |||
水田 | * . * | 1. * | 0. * | * . * | 0. * |
旱地 | * . * | 1. * | 0. * | * . * | 0. * |
保護區內現有農田面積 * 8. * 畝,受外出務工和土地拋荒的影響,部 (略) 耕種,現有耕種約 * 畝,按照計算得到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內種植業COD、氨氮、可溶性磷污染物流失量分別為2. * 噸/年、0. * 噸/年和1. * 噸/年。各水源地污染物排放量詳見表3-9。
表3-9 (略)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種植業污染物流失量
序號 | 水源地名稱 | 耕種面積(畝) | 污染物流失量(千克/年) | 備注 | ||
COD | 氨氮 | 可溶性磷 | ||||
1 | 橋墩水庫 | * . * | * .6 | * . * | * .9 | (略) 分荒廢、水田有耕種 |
2 | 吳家園水庫 | * . * | * .5 | * . * | * .7 | 旱地多已荒廢、水田有耕種 |
3 | 挺南水庫 | * | * .5 | 7. * | * .9 | (略) 分荒廢、水田有耕種 |
4 | 護法寺調節水庫 | / | / | / | / | 旱地已荒廢 |
5 | 鐵場水庫 | * . * | * .4 | 8. * | * .4 | (略) 分荒廢 |
6 | 十 * 孔水庫 | * | * .9 | * . * | * .6 | (略) 分荒廢、水田有耕種 |
7 | 官岙雙劍口水庫 | / | / | / | / | 旱地已荒廢 |
8 | 合計 | * 8. * | * .9 | * .8 | * .5 |
2、畜禽養殖業污染源
根據《 (略) 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 * 年),7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均為禁養區。現場調查顯示,現有7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除護法寺調節水庫和官岙雙劍口水庫外,其他5個水源地均存在少量畜禽養殖,以家庭散養的雞鴨為主,無 (略) ,結合種植業畜禽養殖排泄物均得到了消納,未造成明顯的污染。
3.5.3旅游業污染源7個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農家樂的水源地有3個,分別為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和十 * 孔水庫。涉及農家樂5家,分別為橋墩水庫 * 級保護區內3家(碗窯村的鄉韻農家樂、古樓農家樂和漁家農家樂)、吳家園水庫 * 級保護區內1家( * 條溪村農家樂)、十 * 孔水庫 * 級保護區內1家(楊家邊村農家樂),主要提供餐飲服務,可同時接待約 * 人。受交通限制和農家樂旅游特點,主要在周末和節假日具有較高的人流量,近年來保持年接待量約 * 0人次。現有農家樂污 (略) 在行政村 (略) 理設施,垃圾已納入農村生 (略) 置機制,未造成明顯的污染。
到 * 年,全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供水要求,集雨區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逐步削減,生態系統多樣性更加完善,污染防治能力及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明顯增強,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高,保護區內生態移民逐步推進,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水源水質持續穩定趨好,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4.2指標體系(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主要指標體系見表4-1。
表4-1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表
序號 | 指標名稱 | 單位 | 基準年 ( * 年) | 規劃目標( * 年) | |
污染防治指標 | 1 | (略) 理設施覆蓋率 | % | * | * |
2 | (略) 理率 | % | * | * | |
3 | 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 | % | * | * | |
4 | (略) 關閉率 | % | * | * | |
5 | * 級保護區畜禽養殖關閉率 | % | * | * | |
6 | * 級保護區種植業退出率 | % | * | * | |
規范管理指標 | 7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率 | % | * | * |
8 | 標志牌設置完成率 | % | * | * | |
9 | * 級保護區違法建筑物拆除關閉率 | % | 0 | * | |
* | * 級保護區排污口取締率 | % | * | * | |
* | 污染源風險源名錄完成率 | % | * | * | |
水質保護指標 | * | 水源達標率 | % | * | * |
* | 常規監測指標完成率 | % | * | * | |
* | 全指標分析完成率( * 項) | % | * | * |
結合扶貧移民、生態移民、舊村改 (略) 鎮化建設,繼續加大實施飲用水水源集雨區范圍內移民工作。通過實施下山移民,來進 * 步減少集雨區內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重點推進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 * 、 * 級保護區內村莊的生態移民工作,對實施下山移民的群眾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加大資金補助。
結合 (略)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繼續深化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 * 孔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活污水治理,進 * 步完善農村 (略) , (略) 的覆蓋面,提高區域內污水的納管率,實現生活 (略) (略) 理后達標排放。對于無法實現納管的居民點,在做好農村化 (略) 理的基礎上,結合周邊農田和園地,通過生物濾床等方式,促進污染物在入庫過程中逐步降解消納。進 * 步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采用委托運 (略) 管理和維護,通過 (略) 管理資質的單位,開展專業化運營維護服務工作,確保日常管理工作到位, (略) 理設施 (略) 。
5.1.2完善生 (略) 置加快完善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 * 孔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生 (略) 置機制。對人口較為集中的村莊垃圾 (略) 改造升級或新增,確保生活垃圾中轉設施簡潔干凈封閉管理,并配備保潔人員及垃圾收集車,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機制。對于人口較少的村莊,基于垃圾產生量少,而居民分布又相對分散的特點,通過采取指定地點存放、定期收集的方式, (略) 區實 (略) 置。垃圾收集后,集中清運到相關鄉鎮政府生活垃圾 (略) 處置,實現保護區內基本建立“戶集、村收、鄉鎮轉運、縣處理”的生 (略) 置機制。開展村莊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積極推進保護區內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推廣 (略) 理方式,對于堆肥產生的殘渣采用衛生 (略) (略) 理。
針對吳家園水庫等水源保護區內現有廟宇等特殊污染源,進 * 步加強對廟宇等的污染防治。通過強化 (略) 為監管, (略) 為的發生。要求廟 (略) 置專人負責制度,對煙花、爆竹等實施定點燃放,及時清理,減少煙花、爆竹等燃放帶來的污染。
5.1.3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結合《 (略) 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嚴格禁止畜 (略) 的設置,對散養的畜禽養殖明確要求,嚴禁在飲用水水源 * 級保護區和 * 級保護區 (略) 涉水畜禽種類的養殖。對散養的雞等非涉水畜禽品種,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通過評估種植業消納情況,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業發展規模,推進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嚴防畜禽養殖排泄物引起的污染。
5.1.4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結合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需要和區域內自然條件特征, (略) ,減小規模化種植業發展對飲用水水源的污染。對 * 級保護區內規模化種植實施退耕還林。積極對 * 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的種 (略) (略) , (略) ,科學控制發展規模,促進種植業發展中污染物的自然消納,減少毀林開荒等水土保持和水源涵 (略) 為。
(略) 種植業清潔生產。流域內全面禁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藥增效工程,深入實施化肥和化學農藥替代工程,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積極防治秸稈、地膜、農藥(獸藥)包裝物等農田廢棄物污染。堅持按照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通過發展規模化種植業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建設,實現種植業發展中的綠色化。
5.1.5加大旅游污染防治針對集雨區內農家樂,重點做好現有農家 (略) 理設施的改造提升和加強生活垃圾收集,按照農家樂污染特點增設隔油設施等措施,結合氧化塘、 (略) 理方 (略) 理后達標排放,在“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基礎上,定期將生活垃圾轉運至附近的生活垃圾中轉設施,確保無垃圾亂堆亂放情況。重點加強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 * 家水庫內現有農家樂的污染防治工作。
科學合理開發區域內旅游資源,倡導 (略) 為,嚴格控制農家樂等旅游設施的建設,確保新建旅游項目符合飲用水水源保護要求。嚴格旅游建設項目選址,在景區建設施工和設施維護過程中,對周邊的環境采取保護措施,盡量減少旅游項目開發中的生 (略) 為,采用綠色建筑材料,確保建筑物和周邊景觀格調的協調,不對原有景觀造成破壞。注意對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的保護,自覺保護動植物、歷史文化資源,注 (略) 置,不造成環境污染,注重節約利用資源和能源,提倡包括徒步旅游、探險旅游、科普旅游等以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并將環境教育功能融入旅游活動中的旅游方式。
5.2加大生態保護 5.2.1加大森林保護水源涵養林對區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 (略) 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大保護區內生態公益林保護,積極將水源涵養林納入生態公益林管理體系中。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采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多種措施,進 * 步提高森林覆蓋率。科學實施退耕還林,對坡度較大的區域和疏林地補植,對低產低效林加強撫育經營和改造修復,對坡度較緩、土壤條件較好的造林地,發展經濟林、速生豐產林等,不斷優化林相結構和質量。 (略) 禁伐和限伐, (略) 憑證限額采伐制度,對商品林實施造林和培育全程采取環保措施,依法采伐林木。
進 * 步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管理。建立森林火災監控系統,建設防火林帶,嚴格林區野外用火管理,加 (略) * 建設,成 (略) 。進 * 步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特別要強化對松材線蟲等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建立具有專業技術水平和 (略) * ,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的普查和工程治理,營造混交林,重視生物防治,科學使用化學藥品,保護生態平衡。
5.2.2加大河流生態保護以保護河流生態功能為目標,促進集雨區內河流的生態修復。減少對現有河道生態系統的破壞,嚴格控制集雨區內水利設施建設,逐步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健康。對有防洪需求開展整治的河道, (略) 生態堤岸建設,通過模仿自然堤岸的可滲透性,構建具有 * 定抗干擾和自我修復能力,將防洪要求與 (略) 有機結合。結合生態堤岸建設,對淤積嚴 (略) 清淤,清理河道垃圾和亂石,提升防洪能力,減少河流底層的硬化和攔河壩建設,促進河流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功能,增強河道水體自凈能力。
積極開展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等飲用水水源地自然生態濕地保護, (略) 分河岸種植凈化能力較強的土著植物加強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通過自然濕地植被的建設,減少水資源的流失,加強水源涵養,為動植物生長提供水源保證,同時也強化對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5.2.3加大水庫生態修復以提升水庫水體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強化水庫水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開展水庫水體生態修復工程。對十 * 孔水庫、鐵場水庫、挺南水庫等出現pH值超標的飲用水水源地,有針對性的制定藻類污染防治計劃和對策。嚴格打擊非法捕魚(毒魚、電魚、網魚)和垂釣花鰱等破壞水體生態 (略) 為。以保水為目標,合理增殖放養濾食性魚類和土著水生生物資源,充分發揮漁業在改善水質、保護水環境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以保水漁業來減少水庫的藻類異常增殖現象。定期開展保水漁業實施成效評估,不斷調整和優化保水漁業的措施。
5.3強化水源安全保障 5.3.1完善水源監管機制針對水源保護監 (略) 門較多、監管力量分散、缺少常設監管機構等問題, (略) 門職責分工,梳理水源保護監管機制。健全飲用水水 (略) 門聯動機制和飲用水水源保 (略) 動機制。通過第 * 方服務和志愿者等保護機制,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日常巡查,加大水源地日常監管。積極推進區 (略) 的互聯互通,促進各水源地互為備用水源,確保區域供水安全。
5.3.2加大風險防范建設針對各飲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風險,重點開 (略) 工程、道路加強型防護欄建設工程、在線監控平臺建設工程和應急能力建設。
加快飲用水水源保護 (略) 建設。結合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存在的農業耕種、垂釣、游泳、非法捕魚、旅游等人類活動,對取水口或 * 級保護區通過建 (略) 實行全封閉管理,并在隔離防護欄上設置水源保護警示標示和宣傳標語,強化水源保護的要求。重點完成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 * 級保護 (略) 建設,其他水源地結合周邊人類活動情況對取水口和 * 級保護區內其他敏感區建 (略) 。
加快加強型防護欄建設。針對飲用水水源地 * 、 * 級保護區內存在道路穿越,道路狹窄、坡多彎急,現有道路安全防護措施等級較低的特點,重點對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 * 孔水庫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域周邊加強型防護欄建設,完善道路警示標志,在事故易發彎道設置反光鏡等設施,提升道路安全防護能力。
加快在線監控系統工程建設。 (略) 分飲用水水源地周邊人類 (略) 分水源地位置偏僻的特點,為了進 * 步完善日常監管,在取水口等敏感區域設置在線監控,將飲用水水源地日常監控納入在線監控系統中,提升飲用水源風險防范和監管的能力。重點在橋墩水庫和吳家園水庫敏感區,其他水庫取水口設置在線監控探頭,對水源地實施在線監控。
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略) 每年安排資金用于區域內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略) 、 (略) * 的應急物資保障,做好活性炭、高錳酸鉀、吸油圍欄、吸油棉等應急物資的常規儲備,依托省、市、縣級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進 * 步形成省、市、縣、企 * 位 * 體的環境應急物資裝備保障。結合應急預案,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污 (略) 置演練。
5.3.3推進保護區規范化建設結合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要求,推進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加快完善保護區標志設置,推進 * 級保護區內違法建筑物的拆除,提高飲用水水源環境監測能力。
進 * 步推動水源保護區內標志設置規范化建設。為滿足庫區保護和日常監管的需求,結合飲用水水源地人類活動特征,在保護區邊界、取水口等敏感區、交通事故易發區域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規范》(HJ/T *** )要求,規范化增設界碑、水源保護宣傳牌和交通警示牌等標志牌設置,實現保護區內標志設置規范,宣傳理念深入人心。增設水庫采樣點標志,為常規監測采樣提供固定的點位,增加采樣點的確定性和監測數據的連貫性。
加快 * 級保護區違法建筑物清拆。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和《 (略) 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要求,對橋墩水庫 * 級保護區內與供水無關的建筑物依法實施強制性拆除。 (略) 分保護區劃分前存在的民房建筑物,結合下山移民工作,縣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建筑物的拆除或者關閉的補償,并對拆除或關閉 (略) 實施使用權的回收,杜絕移民返流現象。
提升飲用水水源環境監測能力。通過提升獨立監測能力和委托監測,進 * 步提升飲用水水源環境監測能力。對橋墩水庫按照縣級水源地的要求每月開展監測1次,每次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表1和表2項目( * 項),每年開展1次全指標分析( * 項)。其他鎮級水源地,在現有常規檢測項目的基礎上,進 * 步提高監測項目,實現每月1次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表1和表2項目( * 項)的日常監測。對橋墩水庫實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預警監測監控系統提升改造,新增水質生物毒性預警功能,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水 (略) (略) 管理,加大水質預警功能開發。
飲用水水源保護作為 * 項整體的系統工程, (略) 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資金需求額度大,工程措施實施難度大,只有保證各項工程措施順利開展,才能實現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目標。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目標,針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確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重點工程類別為:污染防治建設、自然生態建設、安全保障建設等 * 大領域。本著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的思想,選取重點建設工程,共需政府投資 * 萬元,其中污染防治建設投資 * 萬元、自然生態建設投資 * 萬元、安全保障建設投資 * 萬元。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各領域投資情況見表6-1,重點工程及投資方案見表6-2。
表6-1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各領域投資情況
序號 | 建設領域 | 投資額(萬元) |
1 | 污染防治建設 | * |
2 | 自然生態建設 | * |
3 | 安全保障建設 | * |
4 | 合計 | * |
表6-2 (略)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重點工程表
工程類別 | 序號 | 工程名稱 | 主要建設內容 | 實施時間 | 投資資金 (萬元) | 資金來源 | 責任單位 |
污染防治建設 | 1 | 生態移民工程 | 開展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等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移民工作,完成原有農房拆除并建設水源涵養林。 | *** | * | 政府補助 | 各有關鄉鎮PP |
2 | 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 繼續實施《 (略)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略) 的建設,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常態化運維。 | *** | * | 政府補助 | 縣委農辦PP*/縣住建委/各有關鄉鎮 | |
3 | 生 (略) 理工程 | 新建橋墩水庫、十 * 孔水庫垃圾中轉設施2座,對其他水源地內的垃圾 (略) 改造升級,配備保潔人員及垃圾收集車,建立較為完善的生 (略) 置機制。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4 |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 | 對保護區現有規模以 (略) 開展種養結合和廢水治理工程。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5 | 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工程 | (略) 的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肥使用推廣,實施“沃土工程”建設。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6 | 農藥減藥增效工程 | 利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病蟲綜合治理技術,推進農藥增效減量工程。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7 | 農家樂污染整治工程 | 對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 * 孔水庫農家 (略) 理設施整治提升和提高生 (略) 置。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自然生態建設 | 8 | 生態林業建設工程 | 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采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多種措施,進 * 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對水源涵養林實施生態補償。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9 | 河流生態保護工程[2] | 結合防洪要求,開展生態堤岸建設,維護入庫溪流保護,加強挖砂、采石等整治,加強溪灘生態修復。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 | 保水漁業建設工程 | 制定十 * 孔水庫、挺南水庫、鐵場水庫藻類污染防治計劃,合理增殖放養濾食性魚類和土著水生生物資源,實施保水漁業。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 (略) /各有關鄉鎮 | |
安全保障建設 | * | 保護 (略) 建設工程 | 繼續推進橋墩水庫、吳家園水 (略) 建設,對其他水源地取水口及敏感區域設置隔離防護欄,并在隔離防護欄上設置水源保護警示標示和宣傳標語,計劃實施 * 級保護 (略) 建設 * 千米。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 加強型防護欄建設工程 | 開展橋墩水庫、十 * 孔水庫集雨區內加強型防護欄建設,完善道路警示標志,在事故易發彎道設置加強型防護欄建設5千米。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 | 在線監控平臺建設工程 | 在水源保護區敏感區設置在線監控,建立水源 (略) 管理平臺。 | *** | * | 政府補助 | 各有關鄉鎮 | |
* | 保護區標志牌建設工程 | 按照規范化要求,增設保護區界碑、水源保護宣傳牌和交通警示牌,實現保護區內標志設置規范。增設水庫采樣點標志,為常規監測采樣提供固定的點位。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 | * 級保護區違法建筑物拆除關閉工程 | 拆除 * 級保護區內現有與供水無關 (略) ,關閉 * 級保護區內現有與供水無關 (略) 。 | *** | * | 政府補助 | 橋墩鎮 | |
* | 監測能力提升工程 | 通過提升監測能力和委托監測提升監測項目,開展藻類監測項目。對橋墩水庫水 (略) 進行改造提升,新增水質生物毒性預警功能,完 (略) 運行管理。 | *** | * | 政府補助 | (略) | |
* | 應急能力建設工程 | (略) 、 (略) * 的應急物資保障,做好活性炭、高錳酸鉀、吸油圍欄、吸油棉等應急物資的常規儲備,結合應急預案,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污 (略) 置演練。 | *** | * | 政府補助 | (略) PP*/各有關鄉鎮 | |
* | 飲用水源保護宣傳工程 | 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宣傳工作,建立水源保護區小區短信服務,形成水源保護良好氛圍。 | *** | * | 政府補助 | (略) | |
合計 | * |
為保障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順利實施,建立 (略) 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保護責任,加強監督檢查,統籌兼顧,整體聯動,統 * 組織協調各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規劃實施目標責任制,將各飲用水水源工程項目逐項分解、層層落實 (略) 門,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各項工程的有效實施和按時完成。
7.2政策保障健全完善區域內水資源與環保的經濟政策。積極建立有利于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完善生態補償等制度。加強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通過設置熱線電話、公眾信箱、 (略) 會調查或環境信訪等途徑獲得各類公眾反饋信息,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環保、水利、建設、 (略) 門密切配合,建立環境信息共享與公開制度。
7.3資金保障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整合環保、水利、農辦等各方面資金,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資金,縣政府對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投入占財政總支出 (略) 增加,尤其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質量監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保護區規范化建設等重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項目,重點投入確保實施。
7.4技術保障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科技支撐。加大水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技術保障,重點加 (略) 理、水環境生態修復等技術保障,為飲用水水源保護提供技術支撐。成 (略) 專家組,加強技術支撐力量,開展飲用水 (略) 服務。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