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略) (略) 關于下達2025年中央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第二批)的通知》《 (略) 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標
認真落實《云南省農業技術推廣效能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玉龍縣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貼項目的主要目標是:
1.遴選122名在編在崗基層農技人員參加5天以上異地脫產業務培訓,5名骨干農技人員培訓。培育一批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基層農技推廣骨干人才;
2.在漾弓江流域開展技能培訓210人,培訓對象為種植養殖農戶,內容為優化種植養 (略) 和結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落地應用;
3.招聘163名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增強基層農技服務力量;
4.結合我縣農產業發展和技術推廣需要建設3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培育2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
5.發布推廣農業主導品種推廣技術12項(次)以上,并依托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示范主體等開展示范推廣;
6.全縣不低于95%的基層農技人員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開展在線技術推廣服務,每名農技人員在 (略) 發布信息10條。
二、實施內容
圍繞我縣糧油等主要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發揮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基地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的引領作用,激發農業推廣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推廣主體活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一)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隊#素質能力
為加快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我縣將從在職基層農技人員中挑選122名在編基層農技人員,5名骨干農技人員,根據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培訓基地雙向選擇,結合糧食和油料等重要農作物生產和本地主導產業發展需要,接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培訓機構組織的連續5天以上異地脫產業務培訓,其中實訓課程不少于3天。大力提升我縣農技推廣隊#科技服務能力,培育一支長期穩定、技術過硬的基層農技推廣隊#,助推鄉村人才振興,將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于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強化科技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
培訓內容:最新業內科技方向,農業產業化及農產品營銷,培訓結構選擇由省農業農村廳評審認定的12家單位中的 (略) 職業培訓學校,分2期培訓,時間在今年6—9月間完成。
(二)加強先進適用技術落地應用推廣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特色產業目標,結合我縣農業生產實際,參考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主推技術和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略) 發布的十大品種和十大技術,依托縣級專家組技術優勢,遴選我縣2024—2026年主推七個農業主導品種:
1.水稻(楚粳28、55、53號)
2.玉米(墩玉735)
3.小麥(云麥112)
4.馬鈴薯(青薯9號、合作88)
5.大麥(云大麥10號)
6.大豆(云黃17、滇大豆2號)
7.油菜(云油雜28號、51號、15號)
十二項農業主推技術:
1.作物類(6項)
(1)水稻精確定量栽培集成技術;(2)水稻機播技術;(3)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栽培技術;(4)馬鈴薯優質高效栽培技術;(5)油菜綠色高穩產栽培技術;(6)云當歸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2.植保類(4項)
(1)水稻主要種傳病害全生育期綠色防控技術;(2)玉米全生育期草地貪夜蛾防治減量化技術;(3)果樹橘小實蠅綠色防控技術;(4)馬鈴薯晚疫病防控技術;
3.畜牧獸醫類(1項):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防控技術;
4.農業機械化類(1項):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
指導農業生產。依托示范基地和示范主體落實示范任務,加大良種良法、新機具、新模式的推廣力度,提高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到位率。結合我縣農技推廣機構職能職責,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保供的要求,開展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試驗示范、動植物疫病蟲害監測防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農業防災減災等技術服務,強化推廣體系公益性職責履行。對漾弓江流域的太安鄉、拉市鎮、白沙鎮、黃山鎮的相關種植養殖農戶共210人,進行先進適用技術落地應用推廣培訓,優化種植 (略) 和結構,綠色栽培,綠色防控的科技培訓,使農藥化肥得到科學利用,進行物化技術(復合肥)補助。
(三)加大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實施力度
聚焦脫貧村特色種養、產業發展和動物防疫指導服務,我縣從農村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骨干中遴選,聘用具備豐富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具有較高技術專長和科技素質,熱愛農業農村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意識和協調能力較強,且 (略) 域有較好群眾基礎的人員為特聘農技人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招聘人數163名,規范并簽訂服務協議,明確根據生產季節開展的服務內容、對象和次數,明確標準,開展產業技術指導服務及防控工作。按照增強農技服務供給、支撐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戶增收等要求,組織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針對性地開展產業技術指導服務、咨詢服務和政策宣傳,培養一支精準服務產業需求,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帶領農戶脫貧致富的服務力量。
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由縣 (略) 統一進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發布需求、個人申請,公開公示、確定人選、與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簽訂服務協議,原則上一年一聘,明確根據生產季節開展的服務內容、對象和次數;明確標準,開展產業技術指導服務。 (略) 加強對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動態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招募程序要全程公開透明,廣泛進行公示。防疫工作分為春防(4-5月)、秋防(8-9月),春防秋防結束后再進行績效考核。
(四)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體
結合我縣產業發展和技術推廣需要,打造3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培育2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
建設3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麗江玉龍 (略) ,在寶山大坪壩的光伏設施下種植中藥材,達到盤活土地,在綠色低碳光伏電能開發利用的同時種植中藥材,探索高效利用太陽能和土地資源,探索光伏電能與中藥材共同發展的藥光互補、篷頂發電加種植的復合利用模式。玉龍椿之緣生態種養殖家庭農場, (略) 鎮園地里種植水果蔬菜和開展林下養殖, (略) 鎮的旅游產業協同 (略) 農產品銷售、水果物流和餐飲服務,帶動周邊種植戶銷售農產品,在探索農旅融合發展的增 (略) 中發揮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云南麗江玉龍賜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大具鄉的大坪壩,連片種植500畝高原特色糧食作物藜麥、馬鈴薯,對促進 (略) 的廣大農戶探索增收的途徑具有示范帶頭作用。
培育2農業科技示范主體: (略) 港峰 (略) ,具體示范大豆標準連片種植500畝;麗江金惠 (略)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種植花生1000畝。
(五)加快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步伐
指導和督促全縣農技推廣機構的人員安裝使用農技推廣APP,并使用手機APP 開展線上線下農技推廣服務,在線展示工作成效。農技人員、特聘農技員等圍繞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重要農時和防災減災技術服務等重點任務開展線上指導服務。 (略) 作為項目推進實施、績效管理、經費安排的重要支撐,不斷完善數據填報和更新工作,探索推進將農技人員回答問題情況作為績效評價重要指標。高度重視“中國農技推廣” (略) 和農業農 (略) 信息填報工作。做好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的注冊更新,確保農技人員數量保持穩定。及時上傳年度實施方案、組建技術團隊、發布主推技術、安排部署農技推廣工作等相關正式文件,每年完成填報10條以上工作動態(其中組織管理類動態不少于2條),工作動態審核通過率達到90%,并爭取1條工作動態被列為重要動態。在農業農 (略) 上及時更新項目資金支出進度,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三、實施進度
項目前期階段(2025年1月—4月底):開展前期調研, 編制評審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中期階段(2025年4月初-7月底):選聘組建專家小組,確定科技示范主體、完成基層農技人員異地培訓,漾弓江流域實用技能專題培訓,特聘農技員開展春防服務。
項目后期階段(2025年7月初-12月):完成年度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發布推介,特聘農技員聘用開展秋防服務、示范主體培育、全面完成農技服務 信息化等項目建設內容。
自評驗收階段(2025年9—12月):完成資金兌付和滿意度測評等工作,組織項目績效評價和縣級驗收,上報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及工作總結,存檔案。
四、資金使用計劃
根據《 (略) (略) 關于提前下達2025年中央農業相關 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麗財農〔2024〕97號),《關于下達2025年中央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玉財農指〔2025〕4號)、《 (略) (略) 關于下達〈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任務指標〉的通知》(麗農科〔2025〕1號),我縣2025 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項目資金預算#元,對照績效要求,完善相關制度,嚴格資金使用程序,主要用途如下:
(一)村級動物防疫員163名,聘期1年,春防勞務費每人補助1200元,計19.#元;秋防勞務費每人補助1200元,計#,合計39.#元。
(二)培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個,每個示范基地按生產實際所需進行物化補助1.#元,合計費用4.#元。
(三)對漾弓江流域的白沙、黃山、太安、拉市4鄉鎮的鄉、村、社相關人員210人進行3期優化種 (略) 和結構、農藥化肥減量示范培訓,發放相關物資,投入資金2.#元。
(四)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培訓122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培訓費用36.#元;5名骨干農技人員培訓3.#元。合計培訓經費39.#元。
(五)宣傳費用0.#元。用于項目宣 (略) 置等費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略) 長和峰任組長,副局長洪學文為副組長,種植業股股長和龍、計財股股長李耀芬,植保植檢站站長王勇,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增明,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站長和學華,縣畜牧股股長和銀,園藝技術指導站站長張秋菊為成員的玉龍縣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種植業股,統籌負責項目方案制定、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和績效考評。局屬各單位要按照方案要求,主動參與項目建設,組織農技人員深入鄉村振興工作中,積極推介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升服務效能。
(二)加強技術支撐。成立4個專家技術小組,實行專家組長負責制,主要負責遴選主推技術,主導品種,制定技術操作規范,依托試驗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組織農技人員開展技術示范和推廣服務。具體如下:
1.糧油作物增產專家組
組長:李增明、王勇
成員:從事糧油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農技骨干人員
2.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專家組
組長:和學華
成員:從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農技骨干人員
3.經濟作物增效專家組?
組長:張秋菊、和元偉
成員:從事蔬菜、水果、中藥材技術推廣的農技骨干人員
4.畜牧養殖專家組
組長:和銀、楊獻福
成員:從事草畜產業技術推廣的農技骨干人員
(三)加強項目資金監管。嚴格按照項目資金使用要求,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嚴格的財務檔案,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嚴禁用于非本項目的其他開支,并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檢查,按規定及時向培訓承辦單位撥付培訓資金。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服務人才在幫扶中的支撐作用,抓好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落實好產業幫扶“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用好管好項目資金。
(四)加強績效管理。積極通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考核工作推進任務落實,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根據《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明確績效目標,強化過程管理,嚴格績效考核。建立健全項 目執行定期調度督導機制,及時掌握項目執行進展和資金使 用情況。有序高效推進項目實施,及 (略) 理項目執行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項目依托“中國農技推廣” (略) 實施績效管理,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度預算安排掛鉤。
(五)加強總結宣傳。充分挖掘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 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通過現場觀摩、典型交流 (略) 絡、報紙、電視等渠道進行推介宣傳,注重選樹典型,對在穩產保供、帶動產業發展、應急救災中涌現的典型農技人員和事跡等進行宣傳,擴大我縣農技推廣工作影響力,持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農技推廣工作的良好氛圍。
六、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建設,提高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能夠加強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落地推廣應用,依托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的科技示范,加大了良種良法,新機具,新模式的推廣力度,提高了我縣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到位率,從而提高廣大農戶種植糧油的積極性。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通過特聘農技員(村級動物防疫員)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政策宣傳,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特別是對防疫工作做出預警和 (略) 置。保障了我們的肉食安全。對漾弓江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專題培訓與治理,改善漾弓江周邊的生態環境,提高了周邊居民的生活水平。社會效應極為顯著。
(二)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建設,使我縣七大糧油作物優勢品種,十二項種植業主推技術得到有效落實,農技推廣app得到廣泛應用,并指導農業生產,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糧油生產指標任務,比往年增加0.#噸糧油,產值增計#元左右。
(三)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建設,使農業生產的產值得到提高,種植業有了奔頭,廣大農戶提高了種植糧油的積極性,增加了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提高了農作物的復種指數,增加了綠色覆蓋,減少了水土流失。通過對綠色防控,綠色栽培新技術的推廣,有效調整種植業結構,從而減少了農藥化肥的用量,降低了農業生產的面源污染,使我們的鄉村更加宜居,更加美麗!
相關鏈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