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總則
1.1規劃背景
為進 * 步落實并完善《 (略) 市總體規劃( *** 年)》( * 年修訂)所確立的發展目標,優化提升片區功能,協調各專業、各部門的需求和規劃管理要求,引導片區健康發展,特編制本規劃。
1.2規劃依據
(1)《中華 (略) 鄉規劃法》( * 年修正);
(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 );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
(4)《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 *** )》;
(5)《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 *** 8);
(6)《 (略) 鄉規劃條例》( * );
(7)《 (略) 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 )》;
(8)《 (略) 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規定( * )》;
(9)《 (略) 市總體規劃( *** 年)》( * 年修訂);
( * )《 (略) 市 * 江 * 岸拓展提升總體規劃》;
( * )各類專項(專業)規劃;
( * ) (略) 鄉規劃建設的其他法律、法規;
( * )其他相關的標準規范及規劃文件等。
1.3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 (略) 核心區東南至甬 (略) 岸,西南至姚 (略) 岸,北至通途路。規劃區面積2. * 平方公里。
1.4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確定的規劃期限與《 (略) 市總體規劃( *** 年)》( * 年修訂)保持 * 致,規劃期限至 * 年,規劃基準年為 * 年。
1.5規劃成果
本規劃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術管理文件 (略) 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法定控制內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圖件;技術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技術控制內容,包括技術管理文本、圖紙和圖則;附件是對規劃內容和規劃過程的必要補充和說明。
1.6法律效力
本次規劃經 (略) 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本規劃由 (略) 市自然 (略) 負責解釋。
1.7其他規定
技術管理文件中相關規劃內容的實施應遵守《 (略) 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規定》。
* 、功能定位、規劃策略、控制規模和規劃結構
2.1功能定位
(略) 原有規劃的分析,以 (略) 市中 (略) ,確定本區的定位為: (略) 市核心區 (略) 分,是包含商務、商貿、文化、娛樂、居住的復合功能區,是極富魅力與 (略) 市最佳CAZ的樣板區,是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更新的重要展示區, (略) 市獨具特色的濱水區。
2.2規劃策略
1、多元功能集中,優化交通組織。
提倡 (略) 江、甬江兩江周邊用地的混合使用開發,強調多元功能的集中;優化交通組織,實現多個功 (略) 串聯。
2、優化 (略) 空間,打造景觀核心。
加強與 (略) 開放空間的聯系,沿水系打造尺度宜人、層次 (略) 市界面,豐富 (略) 水岸生活,構筑開放空間節點,塑造景觀核心,且加強兩江體系視覺的銜接。
3、疏理歷史文化資源,打 (略) 區。
梳理 (略) 核心區現狀歷史文化資源,將印有歷史記憶的建筑群落、標志性的現代建筑和V型濱水空間結合起來,打造 (略) 核心區獨特魅力的文化旅游體驗區。
4、 (略) 公共資源,打造多元功 (略) 區。
(略) 公共資源,分片分級設置各類公共設施;打造集商業、居住、文化、娛樂等為 * 體的生活片區。
2.3控制規模
本區規劃總人口為2. * 萬人。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 * . * 公頃。 (略) 市建設用地 * . * 公頃,約占總用地的 * . * %。 (略) 市建設用地約 * . * 平方米。
2.4規劃結構
規劃結構:“兩心、兩軸、 * 帶、 * 區”
“兩心”:商務文化核心、歷史文化核心;
“兩軸”:城市發展軸、歷史文化展示軸;
“ * 帶”:濱水休閑帶;
“ * 區”: (略) 活力生活區、時尚居住生活區、特殊用地區、歷史風貌保護更新區、商務文化區。
* 、控制單元
3.1控制原則
(略) 市有序發展,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既要保證規劃的剛性和嚴肅性,又必須賦予規劃必要的彈性。為此,通過控制單元的平臺將規劃的剛性與彈性結合起來。
控制單元提出總量控制、分量平衡、彈性開發的控制原則。通過嚴格控制單元建設總量,來控制整體的開發強度,而單元內各地塊分量允許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來增加地塊的開發彈性。
3.2單元劃分
(略) 市土地利用結構、功能內在關聯性、土地使用性質的統 * 性、主次干道圍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區等因素來劃分控制單元。
依據上述原則,將規劃片區劃分為3個控制單元,單元編碼為JB * - * 、JB * - * 、JB * - * 。
3.3控制內容
控制單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控制單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規模、總建設容量、公園綠地面積、配套設施控制要求等。
本編制區的總建設容量約 * . * 萬平方米,其中保留的建設容量 * . * 萬平方米,新建的建設容量 * . * 萬平方米。
* 、用地規劃
4.1居住用地
規劃居住用地約 * . * 公頃,約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 . * %,人均居住用地約 * . * 平方米。其中 * 類居住用地約 * . * 公頃,服務設施用地0. * 公頃,商住混合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積 * . * 公頃。
4.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 . * 公頃,約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 . * %。 (略) 政辦公用地0. * 公頃,文化設施用地1. * 公頃,文物古跡用地約0. * 公頃,中小學用地6. * 公頃, (略) (略) 小學, (略) (略) 。醫療衛生設施用地約2. * 公頃,包 (略) (略) 和規 (略) (略) (略) 。文物古跡及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約 * . * 公頃,主要為德記巷-戴祠巷歷史地段和新馬路歷史地段。
4.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
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約 * . * 公頃,約占總用地的 * . * %。其中商業用地4. * 公頃,商務用地約0. * 公頃, (略) 用地約0. * 公頃,商業商務混合用地約 * . * 公頃,商業商務娛樂康體混合用地約2. * 公頃,商業商務娛樂康 (略) 混合用地約3. * 公頃,商業 (略) 站混合用地約1. * 公頃。
4. (略) 用地
規 (略) 用地 * . * 公頃,約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 . * %。其中公園綠地 * . * 公頃,主要為沿河綠地和街頭綠地;防護綠地3. * 公頃,主要為通途路 * 側的防護綠地。
*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5.1配套原則
(略) 區管 (略) 體系, (略) 區配套設施遵循“分級配套,共建共享;分類實施,公益優先;因地制宜,彈性指導。”的原則。
5.2配套要求
本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 (略) 配置,主要包括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貿、金融、社區服務以及市政公用 * 項設施。
街道級配建小學、社 (略) 、 (略) 、 (略) 、菜場、 (略) 等各項設施。根據實際需求配置初中、高中、 (略) ( (略) )等設施。
社區級配建幼兒園、社 (略) 、 (略) 、可再 (略) 、 (略) 、居 (略) 、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等各項設施。
(略) (略) 區醫療衛生、文體、商貿、社區 (略) 區配套。 (略) (略) 、 (略) 、便利超市、 (略) 、居 (略) 、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等各項設施。 (略) 結合居住用地等合理設置,可 (略) 布置。
* 、綠地及公共開放空間規劃
6.1綠地系統
規 (略) 用地約 * . *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約 * . * %。
(1)公園綠地
規劃公園綠地共 * . * 公頃,主要為沿甬江、 (略) 江形成的連續 (略) 綠帶和街頭綠地,為市民提供休閑游憩、娛樂 (略) 所。
(2)防護綠地
規劃防護綠地3. * 公頃。沿通途 (略) 側控制寬約 * 米防護綠帶;
6.2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規劃以綠地系統、水網系統為依托,統 (略) 市開放空間,強調開放空間的易用性和系統化,以主要開放空間廊道為基礎,樹狀滲透, (略) 絡,同時實現形式的變化與連續。
規劃根據開放空間的公共性形成 * 級空間架構:
(1)第 * 層級:區域開放空間
是指片區內最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是城市開放空間的骨架,是開放系統中公 (略) 分。主要包括甬江、 (略) 江兩河的 (略) 綠帶 (略) 形成門戶綠心,結合商務文化核、 (略) 點,形成開放互融的重點門戶節點。
(2)第 * 層級: (略) 絡
(略) (略) 地塊與區域開放空間聯結的重要聯系通道,是提供人們生活體驗 (略) 所。主要規劃兩條重要開放軸線和多條開放空間廊道。
其中開放軸線分別是南北向依托 (略) 南路規劃的商務文化景觀軸和南北向依托甬江形成的歷史文化展示軸。
開放廊道是由本區內的帶狀綠地、防護綠地和特色商業街組合而成,主要包括通途路防護綠帶,江安路休閑街、槐樹路商業街、人民路商業街等。
(3)第 * 層級:重點開放空間
(略) (略) 綠網交織形成的開放空間節點,為本區內 (略) 所,重點開放空間由 (略) 綠帶、街頭綠地和商業街區組合而成。
(略) 綠帶是具有生態保護與利用、生態觀光、水上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公益性生態綠地,是基地邊界重要的綠色生態節點,坐擁 (略) 自然風光,藍綠交融。
(略) 內重要的綠色景觀斑塊,同時為周邊片區提供 * 定的商業服務功能,是集游憩、休閑娛樂、社區商業為 * 體的綜合景觀節點。
商業街區由外灘商業街區和新馬路商業街區及 (略) 商業街區組成,主要為周邊片區提供商業服務功能,形 (略) 所,是核心區都市活力動脈。
* 、歷史文化保護
7.1天主教堂外馬路歷史文化街區
根據《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略) 省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略) 市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落實上位規劃《 (略) (略) 保護規劃》、《 (略) 市 (略) 區天主教堂外馬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保護要求。
保護以中馬路、外馬路、后馬路為軸線從甬江層層遞 (略) 。保護街區的近現代殖民風格為主的風貌特征。保護開放、 (略) 格局。保護沿中馬路、沿江建筑天際輪廓線水平延伸的空間特點。保護天主教堂作為街區內地標,保護中馬路、人民路至甬江的視線通廊。
7.2新馬路歷史地段、德記巷-戴祠巷歷史地段
根據《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略) 省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略) 市 (略) 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落實上位規劃《 (略) (略) 保護規劃》保護要求。
新馬路歷史地段——保護以新馬路為主軸組織區 (略) 特點。保護歷史地段的傳統與近代風貌特征和新馬路沿街以建筑山墻為主的特點。
德記巷-戴祠巷歷史地段——保護以人民路為縱軸,區內其他道路為橫軸構成的道路體系。 (略) 落與街道走向相契合的空間組織特征。保護歷史地段的傳統風貌特征。
* 、道路交通規劃
8.1道路等級
規劃范圍 (略) 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 (略) 市支路 * 個等級。 (略) 市快速路; (略) 南路、 (略) 市主干路;人民路、槐樹路、 (略) 市次干路。
8.2軌道交通
根據《 (略) 市 (略) 規劃(修編)》和《 (略) 市軌道交通5號線 * 期、6號線、 (略) 位用地控制方案規劃》,規劃范圍內有軌道2號線、6號線、7號線經過,最終 (略) 門實施方案為準。
8.3交通設施
規劃范圍內布 (略) 庫 * 個,共規劃公共停車位 * 個。保 (略) 3處,規 (略) 2個。
* 、防災規劃
9.1防洪排澇
防洪(潮)標準:按 * (略) 設防。
區域排澇標準: * 年 * 遇 * 小時降雨當天排出。
9.2消防
根據《 (略) (略) 專項規劃( *** )》,規劃區屬于外圍現狀 (略) 的服務范圍。
9.3抗震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 5)的規定要求設防。
9.4地質災害防治
根據《 (略) 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 年),本區域為地面沉降重點防護區。
對于地面沉降重點防護區,應加強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監測。強化工程性地面沉降監測和防治工作,進 * 步加強地面沉降發展趨勢及防治對策措施研究。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