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解讀:益陽市赫山區“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
2022年02月,我局印發了《 (略) (略) “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對《規劃》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十四五”時 (略) 加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深入實施的重要階段,也是在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根據近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略) 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中 (略) 委關于制 (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2021-2025年)》《湖南省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2021-2025年)等,制定《 (略) “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主要闡明了“十四五”時 (略)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略) 、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等, (略) 各有關部門履行經濟調節、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指導未來五 (略) 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二、 (略)
《規劃》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按照高質量發展和構建 (略) 的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拓展農業功能,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產業化進程中的關鍵性環節,以產業現代化, (略) 農業的整體提質、升級;構建現代農業多元模式,探索水域經濟、林下經濟等多種生態模式,保持農業生態環境, (略) 、山區經濟新增長點;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精準扶貧落實到位;以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美麗鄉村為依托,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三、“十三五”期間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我區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是農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2 (略) 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92.77億元,較“十二五”末(62.4億元)增長48.7%,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04.#畝,總產再次突破10億斤,完成了全年46.#頭的生豬出欄任務,蔬菜、水產品、茶葉、中藥材、水果、花卉苗木等經濟作物快速發展,產量分別達到75.#噸、2.#噸、0.#噸、4.#噸。二 (略) 區域化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主導產業鮮明、優勢產業突出、 (略) 合理的農 (略) 。初步形成了以蘭溪鎮、八字哨、歐江岔、泉交河、筆架山、龍光橋、滄水鋪、泥江口和衡龍橋鎮等鄉鎮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以綠健、三益、風順、竹泉、旺府、銀橋、土耕蔬菜、臺上屋香菇、泥江口太陽庵蔬菜等九大蔬菜基地; (略) 渡、龍光橋、八字哨、筆架山、牌口、歐江岔、泉交河等鄉鎮的畜禽水產養殖;以滄水鋪、龍光橋、泥江口等鄉鎮為主的花卉苗木種養基地。三是農產品質量與品牌雙向互促。 (略) 高產創建示范片、高檔優質稻示范基地及“稻+”千畝示范片標準化生產率達100%。共申報“二品”認證產品100個,其中綠色食品62個,無公害食品38個;“赫山蘭溪大米”于3月份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授牌。四是農業觀光休閑化穩步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等深度融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預計可達2.5億元;積極打造全國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積極推進“ (略) +現代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五是循環經濟發展效益已凸顯。全區完成統防統治面積#畝,綠色防控面積#畝;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完成測土配方技術推廣面積147.#畝,推廣配方肥3.#噸,落實綠肥面積13.#畝。六是農業科技集成化凸顯成效。2020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和畜禽良種化率達98%,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減少農藥用量7%以上,水稻病蟲整體防效超90%。七是農業產村一體化融合發展。截至2020年底, (略) 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8家,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均遞增9.29%;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1.94:1下降到2020年的1.85:1。八是體制機制創新成果成效顯著。“十代十化”社會化服務模式年服務水稻生產100余萬畝次,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帶動農民增收過億元。九是農村社會事業正全面發展。城鄉教育均衡取得進展,農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不斷上升,建檔立卡戶實現100%覆蓋,完 (略) (略) 水廠強化檢修維護、水源保護、水質監測,社會養老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四、主要目標
圍繞農業“四化(規模化、產業化、品質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戰略,從2021年到2025年,通過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以“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為導向,調整優化農 (略) ,重點打造“一軸(銀城大道)兩翼(“東翼”指長常高速以 (略) 發展翼,“西翼” (略) 以 (略) 發展翼)多點(衡龍橋、滄水鋪、筆架山、會龍山等鄉(鎮)的休閑農業觀光示范點)” (略) ,重點培育“八大產業”(糧食、畜禽、茶葉、中藥材、休閑農業等五大特色產業和果蔬、水產、竹筷三大傳統產業),推動農 (略) 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產業鏈條化,逐步形成特色 (略) 域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促進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在穩定糧食生產、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型主體、改善生態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六個領域取得較大進展,美麗鄉村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三產融合發展、智慧農業等五個 (略) 前列。到2025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元;全區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8%,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評達到82分,基本達到農業現代化水平。
五、重點任務
《規劃》共有六章。第一章為發展基礎,主要闡述了“十三五”以來的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第二章為形勢分析,對目前的發展機遇和主要挑戰進行了分析;第三章為總體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第四章為產 (略) 與 (略) ,調整優化產 (略) ,構建“一軸兩翼多點” (略) ;第五章為主要任務,共分8小節,分別對農業生產要素、高質量發展、農業三大體系、綠色發展、鄉風文明、治理體系、農業農村改革、城鄉融合發展等內容進行規劃;第六章為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保障、創新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服務保障等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到2025年,鄉村振興初見成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基本建成。二是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推進農村改廁、生 (略) 理和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提升農村治理能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使鄉村社會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大力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一是推進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積極推廣“稻油(肥)、稻漁”綜合種養等種植模式,打造“岳來岳好”菜籽油品牌,全力打造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全面推廣高檔優質稻#畝,重點打造“早加晚優”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30個。全面提倡合理輪、間、套作,提倡設施栽培,推進蔬菜標準園、特色園建設,穩定蔬菜播種面積#畝,產量68.#噸;構建以糧食為主導,大力發展油菜等經濟作物,實施提質增效示范工程,構建以果蔬、茶葉、中藥材、水產、畜禽共同發展 (略) ,培育現代農業特色產業。二是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到2025年,全區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9.#畝,耕地地力提升0.5個等級,有效灌溉逐步提升。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園、重點產業基地等基礎設施配套,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輔助設施建設。
(三)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是穩定保障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糧食生 (略) 、重要農產品生 (略) 及特色農產 (略) 建設,堅守#畝耕地紅線。二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力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二品一標”產品認證力度。到2025年,全區“二品”認證總數達100個以上,認證 (略) 農產品生產規模的100%。三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科技創新。每年培育100個左右科技示范戶、創建科技示范村或科技示范企業。四是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產值超10億元、100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產值超十億元農業產業鎮(鄉),創響一批“鄉字號”“土字號”鄉土品牌。大力開展“二品一標”產品認證力度,打造赫山“農業十品”。到2025年,全區“二品”認證總數達100個以上,認證 (略) 農產品生產規模的100%。
(四)推動三產深度融合構建產業體系。一是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到2025年,新發展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350億元。二是創新產業融合機制。建設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 (略) 和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推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配套服務組織集群集聚。四是提升農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旅一體、文旅一體等新模式新業態,培育壯大一批宜居宜業的特色村鎮和田園綜合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五)大力推進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一是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持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工作,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二是構建綠色農業循環體系。探索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推廣規模化種養結合模式和種養結合家庭農場模式,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
(六)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一是深入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略) 農業執法“隊#專業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快構建權責明晰、上下貫通、指揮順暢、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二是推進構建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明晰農村集體所有權權能,加快構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長效機制。三是實施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壯大集體經濟組織,創新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實施。四是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積極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體制。健全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