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市2021年 (略) 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 (略) 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安寧市 (略)
一、2021年 (略) 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錯 (略) 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 (略) 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昆明市和滇中新 (略) 署,奮力建設 (略) 城市西線經濟走廊、滇中最美綠城、 (略) 縣域高質量發展標兵,實現了“十四五” (略) ,起好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數,下同)4項指標全面完成,全力以赴將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率提升至較好水平,具體情況如下表:
(一)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實施工業立市“五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石油化工下游產 (略) , (略) 形成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初步方案。武昆股份環保搬遷改造55萬噸高線項目建成試車,安發杭蕭鋼元件生產研發基地項目竣工投產。湖南裕能磷酸鐵鋁、云南黃金產業園異地新建項目有序推進,預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3億元,同比增加 *** %。2021年上榜“中國工業百強縣”,工業競爭力評價位列全國第84位,成為云南省唯一上榜縣(市)。第三產業提升發展。“伊皇· *** 街”商業步行街正式運營,萬達廣場、普河商業綜合體項目有序推進,成功申報為云南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磷復肥),成功創建為2021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旅游資源要素開發程度持續提升,玉龍灣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青龍峽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安寧溫泉旅游度假區成功創建為云南省級旅游度假區,溫泉小鎮成功創建成為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鎮,八街古鎮成功申報為云南省旅游名鎮。全年接待游客 ***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 億元。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6.85萬畝,糧食產量3.3萬噸,蔬菜播種面積 *** 萬畝,產量 *** 萬噸,園藝花卉種植面積2.49萬畝,水果產量0.88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2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億元,同比增長12%。
(二)基礎設施不斷夯實。軌道交通安寧線納 (略) 有限公司第三輪建設規劃,已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略) 專用線建成通車, (略) 改擴建工程持續推進, (略) 提升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交通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成效顯著, (略) (略) 授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 (略) 。王家灘水庫調水工程、沙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九龍河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新發小河生態修復及沿岸截污工程穩步推進,供水保水能力不斷提高。城市大 (略) 建成投用,智慧園林、智慧環衛、智慧執法3個智慧城管監督管理平臺系統建設完成。智慧城市一體化 (略) 建設項目、智慧醫療建設項目、預警監測智慧應急管理體系項目加速推進, (略) 免費WIFI覆蓋基本實現, (略) 基站啟動建設,數字化水平逐步提升。
(三)城市品質不斷提升。持續深入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連續10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 (略) 。大屯東片區、官廂街、太平小街啟動更新改造,昆鋼片區市政設施提升改造工程、華西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順利推進,人民廣場、 (略) (略) 、 (略) 二期改擴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增綠行動成效顯著,建成區新增城市綠地面積 *** 公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 *** %。“拆違透綠”“口袋公園”建設工程有序推進。持續開展“ (略) 全達標”行動,啟動91座城市公廁新建及品質提升工程。持續推進垃圾分類,打造分類試點小區,考核排名連續18個月保持在昆明第一名。
(四)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啟動建設,現代花卉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多點推進。成功申報品牌目錄11個,云南省級“10大名品”11個、昆明市級“10大名品”7個,全市“三品一標”產品達45個。雁塔村、摩所營村等5個村被評定為“2021年昆明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農村“廁所革命”推進有序,全年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提升改造561座,無 (略) 覆蓋率達100%。完成47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含有效管控),村莊生活垃圾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 (略) 理率達100%。實施“村村亮燈”工程, (略) 燈7572盞。完成19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農村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五)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培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成長”企業2家,12家企業申報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企業申報省級專精特新成長型企業,經濟發展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研究出臺《安寧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縣創建工作方案》等一攬子政策,被昆明市評選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縣,鄉村振興經驗做法在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視頻會議進行交流。 (略) 會治理智慧化建設,加強基層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將“雪亮工程”建設和“城市大腦”建設有機結合, (略) 會治理水平效能提高。率先建立“營 (略) ”,實施“無證明辦事”昆明改革試點工作,設置“跨省通辦”窗口,293個合作城市(地區)之間共同梳理了“跨省通辦”事項6170項。
(六)民生福祉不斷增強。持續擴大就業規模,提供有效就業崗位 *** 個,實現新增城鎮就業 ***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48%,控制在目標以內。 (略) 會保險全民參保計劃, (略) 會保險累計參保7.28萬人次,累計支出保險基金 *** 萬元。著力推進教育優質化均等化建設,出臺《破解教育發展瓶頸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略) 教育強市實施意見》《 (略) 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等,深入開展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縣管校聘”管理、 (略) 校長職級制改革,繼 (略) 化辦學試點,促進城鄉教育均等化發展。扎實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城鄉居民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在全省率先啟動戶籍人口免費健康體檢,完成 *** 萬人的免費體檢和健康檔案的建立。
(七)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有效。嚴格落實建筑工地“六個100%”及“三池一洗”措施, (略) 揚塵治理。構建覆蓋全市的空氣質量監測、預測、預警和治理體系,市域空氣優良率達99%。持續推進河道清潔、河內清淤、河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九大工程,加強對全市41家“三磷”企業的監督檢查,削減河道污染物,提升水環境整體質量。持續加大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的環境執法力度,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有色金屬冶煉、電鍍、鉛酸電池等重點行業污染物管控,提 (略) 理處置能力。督促4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落實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年報告制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繼續推進農用地土壤重點區域耕地治理與修復示范項目,分別設立農藥、化肥田間使用動態監測點、銷售監測點35個,農藥、化肥施用監測網絡初步形成。
(八)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牢守安全穩定底線。組織專家對全市28家危險化學品生產(存儲)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運行情況專項檢查,對12家危險化學品企業涉及的31項重大隱患實施掛牌督辦。督促完成各項安全隱患整改3966項,完成3座尾 (略) 。健全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監測和應急體系, (略) 突、反恐防爆能力, (略) 會安全穩定。深化“雪亮工程”建設,建設前端點位2193個,實 (略) 和337個村小組全覆蓋。建成“智慧安防”小區192個, (略) (略) 9個, (略) 社 (略) 全覆蓋。開展“多元共治·和諧安寧”社區公益創投項目大賽,開展服務475場次,直接受益群眾8600余人,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 (略) 基本形成。強勢開展盜搶騙類案件打擊,“三降三升”呈良好態勢,群眾綜合滿意度和執法滿意度均保持昆明市第一名。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 (略) 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突出困難和短板,具體表現在:穩增長方面: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產業轉型后勁缺乏和消費升級支撐不夠凸顯。民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體量較小,全市規上民營企業產值占比僅為 *** %。承載力方面: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整治與農業生產、水資源、環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存量磷石膏治理壓力大、綜合利用推進緩慢,空氣、水、土壤、礦山(礦坑)治理任務較重。城鄉統籌發展方面: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供給不均衡,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還需要加強。
二、20 (略) 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起步之年。我們要高 (略) 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 (略) 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 (略) 、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 (略) 署和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新型城市化先導區、昆明現代工業基地”目標,深入推進“生態優先”“工業立市”“昆安融城”“共同富裕”四大戰略,加快建設 (略) 城市西線經濟走廊、滇中最美綠城、 (略) 縣域高質量發展標兵,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 (略) 會發展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7%。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著重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高質量優化提升存量,在夯實產業基礎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堅持做強做大工業。堅定工業發展的主導地位、工業企業的優先地位、工業園區發展的現代地位,落實好工業立市“五年行動”方案。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著力形成“滾動輸出、接替有序”的配套支撐。謀好園區發展規劃,搭建產品互供平臺,拉動油品、鋼鐵等主要產品需求,推動企業擴產增銷。加快推進中石油30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解(DCC)項目、武昆環保型搬遷、滇金公司異地搬遷等重點產業項目,打造工業發展“強引擎”。確保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以上。
2. 推進服務業提質升級。加快推動國家級 *** 港型物流樞紐申報工作, (略) (安寧—萬象)班列發展,依托南亞 *** 港和草鋪生產服務型物流基地,大力發展物流業。扎實謀劃推 (略) 物流分撥片區、 (略) 物流片區、縣街農產品集散片區規劃建設,拓展物流發展空間。推進文化旅游體育品牌深化,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加快打造 (略) ,建設螳螂川旅游休閑產業走廊,鳴矣河生 (略) 紅色旅游走廊,深挖歷史文化,重塑八街古鎮風貌。繼續快速推進萬達廣場、云安商貿城二期等高端商貿服務項目建設,打造城市時尚現代化名片。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推動養老、育幼、康養、家政等向專業化和多樣化升級。
3. 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探索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資金及防貧保險的相關機制。圍繞抓好“米袋子”、建好“菜籃子”、裝滿“果盤子”,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確保肉、蛋、水產品供給充足,落實糧食儲備1.6751萬噸,保持生豬存欄28萬頭以上。引導農業企業開展品牌創建,積極開展有機、綠色食品認證,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繼續開展農業生態安全隱患問題排查工作,持續開展農藥化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面源治理工作。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建立一批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二)聚焦高質量積蓄發展勢能,在加強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提速項目建設進度。樹牢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深入實施產業項目倍增行動,動態完善“續建、新開、儲備”三個項目清單,在建項目抓進度,簽約項目抓開工,在談項目抓落地。加快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一期)、石江小學項目、安寧易門箐鐵礦礦山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等169個政府投資重點項目,武鋼轉型升級項目、吾悅廣場項目、安寧萬達廣場項目等150個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爭列一批省市重點項目,組織落實好集中開工活動,重點推進云天化轉型升級項目、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中集 *** 港、 (略) 基地項目等一批產業項目建設。
2. 強化項目建設保障。做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積極向上爭取、實施增減掛鉤、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大林地審批保障,積極向上級爭取林地指標,最大限度保障已供地產業項目需求。全力做好能評、環評、安評等服務保障工作。堅持“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包聯領導、 (略) 門、一包到底”的服務推進機制,推行重大項目全程領辦、代辦、跟蹤督導制度,全面梳理摸清建設需求,解決好用地、資金、環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持續優化項目審批流程,集中資源力量保障項目加快建設。
3. 加大項目招商力度。落實“引智、引資、引技”有機結合,重點引進石油化工、鋼鐵及裝備制造、鹽磷化工、新材料、大健康、現代物流、文化旅游、高原特色農業等產業項目。將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作為主攻方向,做強做優產業鏈長板,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將安寧打造成全省產業鏈招大引強示范區和承接 (略) 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現代工業基地。納入2022年重點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庫項目150個,協議總投資不少于1500億元,確保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內資同比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6000萬美元。
(三)聚焦高質量激發動力活力,在改革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拓展改革廣度深度。深入推進各領域改革,扎實抓好改革試點,開展基層探索實踐,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犍為經驗。完善市屬國有企業監管體系,深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完成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探索設立相關領域發展基金。落實財稅金融改革措施,健全稅收征管體系,構建 (略) ,搭建智慧稅務平臺,基本建成以稅收大數據為驅動力的智慧稅務,全方位提高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能力。深化政銀企對接合作,完善擔保體系建設,拓寬融資渠道。穩步推進農業農村、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改革試點。
2.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略) 現場標準化建設管理向基層服務體系延伸,加快推進線上“一網通辦”,全面提高全流程網上辦 (略) 門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減時限、減跑動,提高即辦件占比。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在項目核準備案、享受惠企政策等方面落實平等待遇,聚焦企業需求,建立健全企業困難和問題協調解決機制、幫扶和支持機制。嚴肅執法執紀,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
3. 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鼓勵高新技術 (略) 所合作共建科研平臺,精心打造“青年創業孵化園”,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實施人才戰略,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略) 產教融合工程,“訂單式”“學徒制”培養技能型人才。
(四)聚焦高質量優化生態支撐,在推進減污降碳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持續加力改善空氣質量。認真落實能耗“雙控”有關政策,嚴格新建項目節能審查,突出抓好工業領域能耗管控,全力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積極推進全民參與節能減排。嚴格源頭監管,狠抓工業廢氣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略) 交通揚塵、建筑施工工地揚塵精細化管理,切實控制空氣中顆粒物和臭氧濃度,進一步優化提升空氣環境質量。確保全年空氣優良率達到99%以上,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2. 強化措施提升河流水質。加快啟動普渡河安寧官莊至馬鹿塘段河道治理、九龍河生態綜合治理二期、祿脿河生態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持續實施水環境治理九大工程,切實削減螳螂川污染負荷,確保各類各考核斷面達標率達到100%。實施城市供排水管網提質工程,年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50%以上。加快推進生態補水、自備井關停等工作,穩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的良好態勢。
3. 創新破難防治土壤污染。加快研究出 (略) 理和全過程管理辦法,建 (略) 置體系,在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上破題見效、 (略) 。做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農用地安全利用,深入開展危險廢物安全整治行動,堅決遏制非法傾倒、 (略) 置等行為,有效保障土壤環境安全。開展露天礦山修復綠化“回頭看”,持續鞏固礦山修復成果。
(五)聚焦高質量增強承載能力,在城鄉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 (略) 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加快推 (略) (略) 網建設,全面 (略) 提檔升級,高質量推進“ (略) ”建設。提升安寧城鄉公交一體化水平,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啟動 (略) ,積極協調推進 (略) 外遷和軌道交通安寧線建設,著力破解昆安融城發展交通瓶頸。加快推進供排水建設,完成 (略) 建設、市中 (略) 理提效增效項目建設、箐門口水庫、大屯片區水資源配置等工程建設。
2. 提升城市發展品質。持續提升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云南省“美麗縣城”等創建成果,探索新城“公園+”,老城“+公園” (略) ,實施口袋公園、城市綠道、 (略) 建設改造,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推進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2022-2025),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保障房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發展向智慧型轉變,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實現全覆蓋。深入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一步優化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
3.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推動鄉村振興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 (略) 地區“三個園區”“一個特色集鎮,兩 (略) ”“一個保護區, (略) ”建設, (略) 地區穩步發展。加快A級景區村莊創建步伐,打造景區村莊,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建立糞污無害化機制。成功申報“三品一標”數量達2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 *** 億元以上。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完成51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糧食總產量保持在3萬噸以上。
(六)聚焦高質量增進民生福祉,在惠民利民實事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抓緊抓好就業這個最大民生,全面落實保就業系列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000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困難人員就業1200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積極落實《安 (略) 校畢業生“興安計劃”暫行辦法》,實現青年群體在安寧就業創業人數同比增加15%以上。加強就業培訓針對性,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規劃, (略) 農業農村發展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創收。繼續推進“萬名青年見習計劃”,開展就業見習工作,通過見習實現就業。
2. 建設醫療衛生高地。持續推進緊密型醫共體改革建設,加快醫療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業內知名的重點學科,帶動區域醫療整體發展。鞏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成果,完善傳染病監控、公共衛生監控和健康管理服務三大網絡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檢驗檢測、預警預報、 (略) 置、傳 (略) 置能力建設,落實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措施,嚴防重大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3.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推進安寧市第六幼兒園拆除重建、石江小學、 (略) 二期等項目建設,新增學位4500個,招聘教師140名以上,大力培育名師、名校、名校長。進一步規范學籍管理及控輟保學工作,保證各學段控輟保學“動態歸零”常態化。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保證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改善學前教育公民辦結構,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5%以上。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加快云 (略) 圖書館項目、云 (略) 航空二期項目等項目建設,提升職業教 (略) 會發展能力。
4. (略) 會保障體系。全力提高醫保水平,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著力構建 (略) 會保障體系, (略) 會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6%以上。建立健全分層分類、 (略) 會救助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新 (略) 10個,老年互助食堂10個, (略) 5個,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00張,建立家庭養老床位不低于400張。探 (略) 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推進養老服務“公建民營”新模式,推進互聯網+智慧養老。
(七)聚焦高質量保障安全穩定,在 (略) 會治理上實現新突破、見到大成效。
1. 堅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圍繞金融、政府債務、社保基金、房地產等領域,進一步完善常態排查、監測預警、 (略) 置機制。從嚴從緊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工作,統籌做好重點人員、 (略) 管控和疫苗接種等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大規模疫情爆發流行的底線,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扎實推進云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三年工程”各項工作和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大力實施食品藥品安全隱患起底清零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 (略) 會治理基層基礎。 (略) 會矛盾糾紛 (略) 化解機制,持續抓好重點人群大起底,圍繞征地拆遷、工人討薪、房地產利益受損群體開展大排查, (略) 置重點領域信訪問題。全力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推進反恐訓練基地建設,常態化開展反恐防暴應急演練。持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跨境違法犯罪整治。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雙擁共建、優撫安置等工作,深入推進軍民、軍政融合。積極培 (略) 會組織、 (略) 會工作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五社聯動”工作機制, (略) 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鼓勵發展慈善事業,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3. 全力建設高水平“平安安寧”。 (略) 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深化“情指勤督輿”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改革“十項工程”,打造數字警務智慧公安新模式。提質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和三維地理指揮調度系統建設,實現全域覆蓋、全時可用、全網共享、全程可控。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 (略) 會面治安防控。嚴管嚴控槍支爆炸物品,嚴打嚴治涉槍涉爆違法犯罪,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涉槍涉爆案件和事故。 (略) 城區“兩搶”零發案,持續提升群眾安全感。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